。
太平軍撤走之後,曾國藩虛驚一場,當場癱坐在地,久久不能釋懷。
後來鮑超帶領大軍,趕到了祁門,見到曾國藩的一瞬間,鮑超痛哭流涕,當即下地跪拜
“”讓曾帥受驚了“”
“”讓曾帥受驚了“”
曾國藩當時眼淚也不爭氣的流了出來,兩人頓時相擁而泣。
。
兩人商量之後,決定找一處安全的地方作為指揮所。
可分析了半天,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缺陷,都容易受到太平軍的襲擊。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船上設立指揮所,太平長毛就沒有辦法。
畢竟當時長江可是湘軍水師的天下。
最後曾國藩在鮑超的護送下,乘坐戰船駛入長江。
曾國藩在戰船上設立指揮所,繼續指揮安慶的攻堅戰。
鮑超也隨後帶兵趕往安慶戰場,協助多隆阿,曾國荃攻打安慶。。
十多萬人的太平軍這次沒有對曾國藩產生致命的威脅,其實不光是左宗棠突發神力,也不是鮑超拚死防守。
其實,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太平天國各個將領之間戰略目標不一致,當然說好聽點叫做“”戰略目標不一致“”。
說難聽一點就是各有各的小心思。
首先說忠王李秀成
忠王李秀成他自認為他的大本營在蘇南蘇州,浙江一帶,所以對於帶兵趕往遙遠的武昌,他是極其不上心的。
用李秀成心裡的那句話來說
“”安慶又不是我的地盤,我能幫忙我就幫,我幫不了忙,誰也彆怪我“”
所以李秀成能答應與陳玉成去攻打武昌,圍魏救趙,其實內心的小心思是
“”我帶領大軍名義上去攻打武昌,實際上可以在江西,安徽,湖北,甚至河南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壯大自己的實力“”
這樣說出去又好聽,自己又得了利,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李秀成對於圍攻祁門,隻出了三分力,保留了七分實力。
這就解釋了李秀成將近五萬人的隊伍與鮑超的六千人對攻,雙方對攻一個月,李秀成依然沒有取得大勝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英王陳玉成。
英王陳玉成一心隻想解救安慶,對於後方的圍攻祁門之戰,他連正眼瞧都沒瞧一眼。
當英王陳玉成得知李秀成,李世賢,黃文金,楊輔清,劉官方等人正在圍攻祁門的時候,他氣得破口大罵
“”這些王八蛋,一個小小的祁門有什麼好打的?“”
“”這是不是在給我故意拖延時間?“”
所以英王陳玉成當時沒有帶兵趕往安徽祁門,他反而帶兵去攻安慶了。
這裡大家是不是有個小疑問?
陳玉成不是帶兵去攻打武昌了嗎,怎麼又返回安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