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故事的結束,賓客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對鄧晨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謝。孩子們圍繞著鄧晨,爭先恐後地詢問著關於嫦娥和月宮的各種問題,他們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這時候華清學校的文學老師提議道:“值此佳節,怎麼能夠沒有詩詞助興呢,我邀請大校長給我們即興作詩好不好?”
下麵響應者眾多,這時候劉演過來了拍著鄧晨肩膀說:“二妹夫,沒聽說你會作詩啊,怎麼現在成了全才了?真不敢相信,還有啥是你不會的。趕緊吧,露一手讓我也見識見識。”
鄧晨站在台上,月光灑在他的身上,給他平添了幾分詩意。他環顧四周,看著一張張期待的麵孔,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作為穿越者,他腦海中的詩詞千百首,但要選擇一首既能應景,又能體現出自己情感的,確實需要斟酌。
沉吟片刻,鄧晨清了清嗓子,朗聲吟誦起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一首傳唱千古的中秋詞,道儘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鄧晨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觸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鄧晨吟誦完畢,然後對著眾人解釋說:“這是一首舊作,不過應景,在此吟誦也很好。”這時他看到了婉兒的殷切的目光。
台下的婉兒一股兒情愫慢慢升起,這是鄧晨當時為她而作的詩詞,今天中秋佳節,再此聽他吟誦,不由得讓她回憶起往昔,當時初見的時光。
賓客們沉浸在這美妙的詩詞中,有的閉目沉思,有的交頭接耳,低聲討論。孩子們則仰著頭,眼中閃爍著對詩詞的好奇和對月亮的向往。
劉演更是激動地拍手稱讚:“好詩,好詩!二妹夫,你這才華,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今天才算真正認識了你。”
鄧晨微笑著回應:“大哥過獎了,我隻是想表達我們此刻的心境。”
華清學校的文學老師也上前,對鄧晨的吟誦表示讚賞:“大校長不僅深諳詩詞,而且吟誦得如此動情,真是讓我們這些教書的人感到敬佩。”
鄧晨的即興吟詩,不僅為晚會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也讓賓客們對這位穿越者刮目相看。他的詩詞,如同這中秋的月光,照亮了人們的心靈,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詞的魅力。
在賓客們的期待中,鄧晨微微一笑,他決定再次吟誦一首詩詞,以回應大家的期待。他思索片刻,選擇了另一首同樣適合中秋賞月的名作,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簡潔而深情,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與中秋團圓的主題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