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柳見氣氛有些沉重,便試圖再次調節一下:“好了,好了,我們不要為了這件事再爭執了。我們都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奪回萬紫千紅,對不對?”
鄧晨和媯菁都點頭表示同意。他們知道,隻有團結一致,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鄧晨提議:“我們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接下來的計劃。我們需要一個詳細的策略,才能確保我們的行動有效。”
三人重新坐下,開始認真討論如何奪回萬紫千紅的策略。他們知道,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但隻要他們齊心協力,就有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胡岩在宛城的街頭巷尾穿梭,他的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銳利。他的目標是那些正在傳唱童謠的孩子們,希望能從他們口中得到一些線索。
他先是找到了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們正圍成一圈,拍著手唱著那首童謠:
“篡漢誰?蛇頭威。民苦難,思漢歸。”
胡岩蹲下身,和藹地問其中一個孩子:“童子安好,你們唱的這首歌是誰教你們的呀?”
孩子們相互看了看,都笑了,其中一個孩子回答:“沒人教我們,我們自己學的。”
胡岩繼續追問:“那你們是跟誰學的呢?”
孩子們又笑了,他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笑:“大家都在唱,我們就跟著學了唄,又不難。”
胡岩的眉頭微微皺起,他意識到這首童謠的傳播方式非常巧妙。它簡單易學,易於傳唱,而且不需要特定的人來教授,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能學會。這種方式讓童謠迅速在民眾中傳播開來,而且背後的含義顯然不是孩子們所能理解的。
胡岩心裡更加覺得幕後散播的人厲害。這首童謠的歌詞雖然簡單,但卻包含了深刻的社會批判和政治隱喻。幕後的人通過這種方式,巧妙地表達了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漢室的懷念,而且還能避免直接引起官府的注意。
胡岩站起身,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這首童謠的傳播背後一定有著更深層次的目的。他決定繼續調查,尋找更多的線索。他開始詢問更多的孩子,甚至一些成年人,希望能找到這首童謠的源頭。
隨著調查的深入,胡岩發現這首童謠不僅在孩子們中間傳唱,甚至在一些成年人中也引起了共鳴。許多人對童謠中的“篡漢”和“思漢歸”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讓他更加確信,這首童謠的傳播背後一定有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政治動機。
胡岩意識到,這首童謠的傳播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民間運動,它可能是一場有組織的、針對當前政權的抗議活動。他決定將這一發現報告給甄阜,同時提醒他必須采取謹慎的措施,避免激化矛盾,引發更大的社會動蕩。
胡岩走進酒舍,原本隻想找一處清靜的地方吃頓飯,稍作休息。然而,酒舍內的熱鬨氣氛讓他意識到這裡並非他想象中的安靜之所。台上的說書人正講得眉飛色舞,吸引了眾多酒客的目光和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