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通集庫位於紫禁城的西北角,又稱宮中檔案府。
裡麵封藏著皇帝曆年頒布和封賞的詔書底檔,還有數十萬冊的宮中藏書。
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圖書館,掌管古今通集庫的正是印綬監掌印太監趙成。
趙成是吳王府的老人,也是明朝互市的開創者。
洪武八年朱元璋派他去甘肅河州買馬,因為貨幣不通無功而返,上奏朱元璋用絲綢、茶葉跟西番諸衛交易馬匹。
趙成年近五十,圓臉大耳麵白無須,一見到朱樉立馬點頭哈腰:“二爺列個書單,老奴親自送到府上,怎敢勞煩二爺親自跑一趟啊。”
見他正在指揮小火者們在廣場上晾曬書籍,朱樉擺擺手說道:“本王閒來無事逛逛。”
趙成彎著腰走在前麵說道:“那老奴陪著二爺。”
看著那些手忙腳亂的小火者,朱樉搖頭說道:“那些孤本重要,你派個人給我做向導就好。”
趙成喚來一名十五六歲的小太監再三叮囑:“伺候好二爺,不然咱家扒了你的皮。”
那名小太監一口答應,朱樉跟在他身後走進這間浩瀚無比的藏寶庫中。
望著星羅密布一眼望不到頭的書架,擺放著琳琅滿目的書籍。
庫房內全是樟木條的味道,朱樉好奇道:“這裡全是書籍,一旦走水如何滅火?”
小太監回答道:“庫房周圍除了三十二口太平缸和四口直通金水河的水井,每間庫房旁邊的耳房裡都備著若乾水袋、水囊,還有麻撘和唧筒。”
水袋是牛皮和馬皮縫製頂部插著竹管,造型很像熱水袋。水囊就是裝著水紮好的動物膀胱。
麻撘的樣式跟太監手裡的拂塵差不多,是用來撲火的。唧筒又稱水龍,就是用竹筒做的簡易水槍。
這些差不多就是現在最好的滅火裝備了,朱樉點點頭挑了二十二史,有些詫異道:“《元史》還沒修訂完嗎?”
小太監如實回答道:“元史館那邊在去年就編撰完了,因為監修的主官不在還沒有審議。”
朱樉剛想罵哪個王八蛋這麼不負責任,才想起擔任《元史》監修的好像叫秦王。
朱樉指著一扇大鐵門不動聲色道:“後麵那間屋子比這間大一倍,裡麵存放的是何物?”
小太監如實回答道:“後麵存放的是全國黃冊與各地魚鱗圖冊的副本,有一百多萬冊。”
黃冊是全國戶籍,魚鱗圖冊相當於全國土地的登記表。
這兩樣東西就決定了全國賦稅和各地糧長。
朱樉有些感慨,朱元璋規定每十年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大造」,在明朝中後期名存實亡。
畢竟文官集團崛起,老朱家和國庫裡的糧都進了讀書人的口袋。
朱樉為什麼要讀書?隻有成為讀書人才能更好的對付讀書人。
朱樉滿載著滿滿當當一馬車的書籍迎著夕陽回到府中。
正在院內玩耍的朱高煦一看到堆得跟座小山一樣的書籍,小臉煞白道:“爹你可千萬不能想不開啊?這麼多書還不得把人活活看死啊。”
朱樉豎著三根手指頭,一臉自信笑著說:“這點書不夠你爹看三個月的,你信嗎?”
朱高煦人小鬼大說道:“不是孩兒不信,大哥、二哥體弱多病,到時候要是有個萬一,連個給你打幡摔盆的人都沒有,爹爹能不能在臨死前立孩兒為世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