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望著台下,自信滿滿的二兒子。
心裡麵的感覺,不知道用怎麼來形容。
要是朱樉能遺傳到他的一半文采。
估計考個狀元都是輕而易舉的。
黃狗兒捧著朱樉新鮮出爐的大作,走上金台。
恭恭敬敬的用兩隻手,放在朱元璋身前的禦案上。
朱元璋直接點了中書舍人劉三吾的姓名。
“劉愛卿將二郎這篇大作,念給各位品鑒一下。”
年近七旬的劉三吾清了清嗓,拿著賀表,直接朗聲誦讀道:
“臣聞天命所歸,王者之興,必有英明神武之主,以安社稷,撫萬民。
今陛下開創偉業,洪武之基,德配天地,威震四方。
自即位以來,勵精圖治,務在安民興邦,國家昌盛,百姓樂業,實乃社稷之福,萬民之幸。
陛下明察秋毫,洞察萬機,善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政務之暇,不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以道德化民,以仁義治國。
臣等深受陛下之恩澤,感激涕零,無以為報。
今值元旦佳節,臣謹代表百官萬民,獻上最誠摯之祝福。
願陛下洪福齊天,壽比南山;願國家繁榮昌盛,江山永固;願萬民安居樂業,共享太平之福。
臣等定當儘心竭力,輔佐陛下治理國家,共謀社稷大業。
願陛下垂拱而治,德化天下,使國家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永享太平之世。
謹以此表,獻上陛下,伏望聖鑒。臣不勝感激之至,謹再拜頓首以聞。
兒臣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數百字的文章念完,朱元璋臉色紅潤,呼吸都順暢了不少。
“什麼叫賀表,這種有一說一,如實相告的文章才叫賀表。”
文臣們都變成了苦瓜臉,心裡暗罵:這不就是一篇,純粹的馬屁文章嗎?
在座各位飽讀詩書之人,哪個寫不出來?
不就是怕出來之後,被同僚和士林批判成阿諛奉承之輩嗎?
早知道朱元璋好這口,比這篇更加辭藻華麗的錦繡文章,他們都能寫的出來。
朱元璋對身旁的朱標,問道:“標兒,你弟弟這篇賀表。
你覺得如何啊?”
太子朱標躬下身子,回答道:“二弟的文章雖然稍顯平庸,但是勝在臨場發揮。”
朱元璋彆有深意,問道:“如果是讓標兒你主持科舉,你覺得二郎能拿到什麼功名。”
“兒臣覺得以二弟現在的文章功力,如果不是在餘姚和吉安兩地應試。”
“考個舉人應該不是大問題。”
朱標的話說的非常中肯。
既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刻意貶低。
朱元璋笑道:“標兒,你知道咱打從心底最滿意你什麼地方嗎?”
“兒臣不知,請父皇教誨。”
朱元璋解釋道:“你行事作風持正守中,不偏不倚。”
“不會把個人好惡、私人恩怨摻雜到國事和家事當中。”
“這一點是最讓咱滿意的地方。”
——
朱樉一家老小早在年底冬至的時候,就被朱元璋接進了宮裡。
隻是因為他身份特殊,回到京城以後一直居住在王府裡。
畢竟按《皇明祖訓》來說,成年的藩王,還沒有全家人住進宮裡的先例。
“大王請留步。”
朱樉剛走到了奉天門,就碰到了楊士奇。
楊士奇年幼喪父,母親改嫁給了德安府同知羅性。
後來因為繼父羅性獲罪,被貶謫到西北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