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二十一日夜,颶風陡作,舟蕩不息。大桅原以五木攢者,竟折去。須臾,舵葉亦壞,幸以鐵梨木為柄,得獨存。舟之所恃以為命者,桅與舵也。當此時,舟人哭聲震天。予輩亦自知決無生理,相顧歎曰:‘天命果如此,以計免者得之矣。狐死尚正首丘,嗚呼!狐之不能若也!’舟人無所庸力,但大呼天妃求救。予等為軍民請命,亦叩首無已。果有紅光燭舟,舟人相報曰:‘天妃至矣!吾輩可以生矣!’舟果少寧。翼日風如故,尚不敢易舵。眾皆廢寢食以待斃,不複肯入艙止水。同行夷舟遂相失,不知所往。二十三日,黑雲蔽天,風又將作。有欲易舵者曰:‘舵無尾,不能運舟。風弱猶可以持,烈則不可救。’有不欲易者曰:‘當此風濤,去其舊而不得安其新,將奈何’眾不能決,請命於予等。予等曰:‘風濤中易舵,靜則可以生,動則可以死。’中心惶惑,亦不能決。令其請珓於天妃,乃得吉兆,眾遂躍然起舵。舵柄甚重,約有二千餘斤,平時百人舉之而不足,是時數十人舉之而有餘。兼之風恬浪止,倏忽而定,定後風浪複厲,神明之助不可誣也。舵既易,眾始有喜色。”——出自陳侃《使琉球錄》
上文作者是嘉靖年間出使琉球的陳侃,記載了作者親曆的封舟失舵事件。
第36章:
關於歐洲為解決航海過程中的經度測量所付出的努力,暢銷書作家達娃索貝爾有一本書名為《經度》,曾一度風靡全球,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第3章:
、“海南四郡之西南,其大海曰交趾洋”——出自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古所謂交趾洋即今北部灣。
2、英葡兩國在36年簽訂《溫莎條約》正式確認同盟關係,除在50年640年葡萄牙並入西班牙期間中斷之外,該同盟關係一直存在,直至今日仍然有效。
第39章:
、“永樂初,鄭內監航海諭諸夷,東番獨遠竄,不聽約。於是家貽一銅鈴,使頸之,蓋狗之也,至今猶傳為寶。”——出自陳第《東番記》
2、“好飲酒,將米置口中嚼爛,藏諸竹筒,不數日而酒熟。”——出自《台灣府誌》
第40章:
.“山田長政赴暹羅,途次台灣,於時日本人在台日多,或采金於哆囉滿,或寄居小琉球。”——出自連橫《台灣通史開辟紀》,哆囉滿就是後世的花蓮地區,山田長政經過台灣的時間是萬曆三十二年。當時金瓜石和九份的金礦尚未被發現,台灣主要的產金地就在花蓮。
2.據荷蘭人記載,鹿皮在日本的價格大約每張為0.3兩白銀,荷蘭在7世紀上半葉每年約從台灣向日本販賣鹿皮20萬張,利潤率高達200%,是生絲利潤率的兩倍有餘(許心素和荷蘭約定的生絲價為每擔35兩,且需預付定金,後漲至37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