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念之差,或平步青雲,或萬劫不複!
玫瑰的作為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如果她聽陳三爺的話走了,那就是天堂,拿著1000塊大洋,置辦田宅,隱姓埋名過日子;可她沒聽,一念閃過,她又留下來了,迎接她的就是地獄。
人間很多致命的錯誤,就是一念之間鑄就的。
譬如:大街上兩個陌生人相遇,誰也不認識誰,無冤無仇,就因為相互多看了一眼,或者拌了幾句嘴,其中一人勃然大怒,一念入魔,要弄死對方。
結果真把對方弄死了,冷靜下來後,立馬後悔。
晚了!
哭?哭也算時間哦。死亡的腳步已臨近,行刑官已經磨好了砍頭刀。
殺人償命,等待他的是手起刀落。
一念之差,兩個家庭。
故而佛家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善護念。
時時刻刻護住自己的念頭,不生惡念,不生歹念,不生邪念,罪惡的念頭一旦冒泡,立馬把它打掉,如此才能躲開災禍,人生圓滿。
一念之間,要做個好人,那就是好人;一念之間,心生邪念,那就是魔鬼。
吉凶禍福全在一念之間。
《太上感應篇》對此總結得好:造命在天,立命在人,福禍無門,惟有自招。
所有的災禍都不是外來的,而是自招的。
這些道理,隻有有慧根的人才能聽懂,天生邪佞之人是聽不進去的,尤其是賭徒,他才不信這個呢,他就信自己那雙手,信眼前的銀子,隻要贏了錢,吃的、喝的、玩的,全有了。
痛快一天算一天,直至兩腿一蹬,徹底完蛋。
人這一生,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就到底。
壞這玩意,不用學,放開了就行,無非是吃、喝、嫖、賭、抽。
這玩意用學嗎?下三濫的東西,不需要專門進修。
它就是人性中的貪、嗔、癡,有魔鬼引誘,有羅刹助力,一下就能把你推到火坑。
五千年來,生死輪回,佛魔之爭,就是善惡之爭。
佛想把人類拽到善良的彼岸,魔鬼偏要把人類拖入罪惡的沼澤。
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那一刻,發表的第一篇處女作,就是《心經》,全稱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譯就是《到達智慧彼岸的心經》。
陳三爺那天在黑鬆林中背的經文,就是《心經》。
陳三爺也不是佛學家,但他讀的書多,記憶力好,運用自如。
他始終記住母親生前那句話:做個好人。
大道至簡,很多高深的學問,表述起來很簡單,卷帙浩瀚的佛經概括起來就倆字:行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陳三爺有佛性,有善根,但更有業力,百千累劫,六道輪回,誰知道他在哪一世得罪了哪些人,又在哪一世,辜負了哪些人?
這一輩子都來討債了,錢債、情債,都擇巴不開了。
他要還三個人情:養育情、救命情、知遇情。
養育情,來自師姐,他八歲加入“大流雜技團”,師姐一直嗬護他,像姐姐,更像母親。
救命情,來自四姨太,兩次出手,一次是給他300萬,一次是把他藏在家裡,又調動輪船,欲把他送出天津。
知遇情,來自棍兒和肥牛,彼此關係,亦師亦友,這兩人都立下汗馬功勞,多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棍兒救過沈心茹一命,還救過陳三爺一命。
肥牛,不離不棄,最危急的時刻,跑到曹縣,偷來了潘召一家的照片,來回一千多裡,他隻用了兩天時間,下了火車就搭馬車,沒有馬車,就兩腿奔跑,鞋都跑破了。
陳三爺懂得感恩,他要找到師姐,讓師姐化險為夷;他要還清四姨太的300萬債務,還要由衷地說一聲謝謝;他要為棍兒和肥牛準備好後路,讓他們平安度過一生。
做完這些,他就和沈心茹手牽手,遠離一切是是非非。
而這一切,他要在一個月之內完成!
他能完成嗎?
他是一個天才,又一個天才計劃誕生了!
真不知道他還有多少腦細胞可以消耗,他的能量庫存還剩多少。
為了心中那份摯愛,為了擺脫這苦逼的人生,他隻有用儘一切體力和腦力,生死不顧地往前衝。
長樂坊,開設在法租界。
海河十八號,開設在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