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一次來政事堂吧。”劉審禮在前麵帶路,兩側是幽深大殿。/br李絢目光在各殿官吏的身上掠過,心中好奇越發的濃重。/br“政事堂是貞觀年間,先帝為了調和門下省和中書省的矛盾設定的。”劉審禮帶著李絢進入正殿之中。/br殿內一片空曠,隻有兩側各擺放著六張桌案,桌案後麵是長榻。/br“陛下這一次讓你來政事堂,目的也是如此,太子,密衛,北門學士,周國公,刑部,禦史台,大理寺,千牛衛,諸部相互之間的矛盾都會在你這裡解決,賢侄,伱做好準備了嗎?”劉審禮雙袖後擺,笑嗬嗬的看著李絢。/br李絢無奈拱手:“相公說笑了,絢何有如此之能,現在不過是在等著諸方妥協罷了。”/br李絢苦笑搖頭,現在的局麵他如何看的不清。/br皇帝讓大理寺去查東宮,雖然說有張文瓘的原因,但大理寺的人,如何敢對太子怎樣。/br刑部去查密衛就更扯了,裴炎會去好好的查密衛嗎,明顯不會。/br唯一能夠指望的,是狄仁傑去查武承嗣。/br但這麼長時間,武承嗣恐怕早就已經處理好了後續。/br劉審禮一眼就看清楚了李絢在想什麼,他搖搖頭,鄭重的說道:“陛下行事,怎麼可能那麼簡單,東宮,密衛,還有周國公,如果不找出點東西來的話,恐怕誰也不好過關。”/br李絢一愣,隨即低聲說道:“世叔,陛下是在考驗所有人?”/br“既然有位置空出來,那麼陛下自然要考慮考慮誰能上,誰不能上。”劉審禮輕聲歎道:“他們既然掀起了這場風波,那麼自然就要接受這場風波帶來的考驗。”/br李絢臉色頓時凝重起來,到了現在,他怎麼可能看不出這裡麵的貓膩。/br對於眼下的情形,不管是東宮,密衛,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唯獨一個沒有做好準備的人,是武承嗣。/br沒錯,這件事情從一開始,就是東宮放出來的一個餌,但可惜北門學士沒有踩上,明崇儼沒有踩上,偏偏武承嗣卻踩上了。/br諸相到現在也看明白了,但看明白歸看明白,但並不代表他們會去支持誰。/br這波有賺的人,其實是東宮,但東宮而已失去了諸相的支持。/br這裡麵就包括這位新相劉審禮。/br如果說在進入政事堂之前,劉審禮和東宮方麵的關係很緊密,但是在進入政事堂之後,雙方之間的關係已經無聲無息有了疏遠。/br當然,這裡麵最倒黴的還是要數武承嗣。/br他不過是對六部尚書動了一點心思,立刻就遭到了東宮和密衛聯合耍弄。/br至於武承嗣能不能夠在這件事情上脫身,就看他事情做的是不是夠妥當。/br“所以,這事最後的處置,是在政事堂?”李絢抬頭看向劉審禮。/br劉審禮麵色一沉,然後微微搖頭。/br如今局麵演變到現在,就是皇帝在給政事堂諸相一個交代。/br大理寺查東宮,刑部查密衛,禦史台查周國公府,都是如此。/br前者如果能夠查出後者什麼東西,依律處置便是。/br但如果前者查不出後者的東西,那麼將來,他們就該挨收拾了。/br大理寺,刑部,和禦史台,全部都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一台的成員,全部都在政事堂的管轄之下。/br如果查不出什麼來,那麼遭到諸相反撲,他們也彆開口抱怨。/br這就是皇帝給諸相的交待。/br這裡麵最倒黴的還是武承嗣,東宮和密衛不歸政事堂管,但是秘書監歸啊!/br“但這件事情如何交代給政事堂,卻完全掌握在王爺的手裡。”劉審禮笑了笑,拱手說道:“王爺忙吧,下官還有事要做。”/br“相公慢走!”李絢趕緊將劉審禮送到了外麵。/br等到劉審禮離開之後,李絢才輕歎一聲,側身說道:“找一張矮榻,一張矮幾,另外,從東宮,麗景門和周國公送來的所有消息,全部第一時間送到本王的手裡。”/br“喏!”站在門下的幾名官吏,立刻轉身快速忙碌。/br李絢輕歎一聲:今日之事,皇帝又何嘗不是在考驗他。/br對張文瓘下手的幕後黑手必須要找出來。/br但這個人是誰,必須要有無比確定的證據。/br尤其如果這個人確定是武承嗣,那麼武後那裡就必須要交代的過去。/br李絢的眼睛微微的眯了起來。/br眼下的這件事情,武承嗣雖然是踩中了東宮和北門學士的陷阱,但事情畢竟是他做的,他的險惡心胸已經完全展現在諸相麵前。/br若是能夠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搞死武承嗣,對李絢來講有絕大的好處。/br李絢抬頭,看著眼前的整座大殿。/br政事堂,大唐最權力核心所在。/br不在尚書省,不在中書省,本身就有平衡三省權利之意。/br中書製定策略,尚書執行策略,而門下則審核策略。/br朝中事務,本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審核之人,如果沒有一點底氣,恐怕還真說不過其他人。/br太宗朝曆任侍中,高士廉,杜如晦,魏征等人。/br本朝曆任侍中,高季輔,宇文節,崔敦禮,一直到趙仁本,張文瓘,劉審禮。/br狄仁傑如果不說以後,皇帝培養的目標也是侍中。/br中書省擬定聖旨,尚書省執行聖旨,門下省審核批駁通過聖旨。/br皇帝今日讓他在政事堂等待,恐怕也有這方麵的意思。/br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各有結果報上,到時候,選擇哪一個,就是李絢的事情了。/br給諸相,給皇帝,給滿朝天下百姓一個合理的交代,就是李絢的事情。/br一轉身,李絢進入了政事大堂,開始閱讀起來三省六部,送到這裡的無數公文。/br皇帝今日,也是在考驗他。/br……/br東宮。/br段寶玄麵色恭謹的對李賢深施一禮,李賢拱手還禮。/br段寶玄擺擺手,下一刻,無數的大理寺官員已經進入了東宮,開始對東宮的每一名內外官員進行核查。/br“盯著一點,大理寺查出來有問題的人,再度進行審核,真有大問題,不管有沒有和這件事有關,全部從東宮踢出去。”/br“遵太子令。”/br……/br麗景門。/br裴炎和元萬頃並肩走在深沉幽暗的小巷中,身後上百名大理寺捕快,緊緊跟隨。/br“元老弟,這一次密衛究竟是怎麼泄露消息的,你給愚兄一個方向。”裴炎輕歎一聲,眼下這件事情不好辦,但必須辦。/br元萬頃平靜的說道:“密衛有八大統領,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八部,宇宙洪荒四部主要精力不在京中,所以不關他們的事。天字由一位宗室領命,地字由元某領命,玄字,是老君觀一位道長領命,黃字由朝議大夫趙鞏領命,裴兄隨便查。”/br裴炎微微一愣,說道:“聽聞趙統領和周國公有親。”/br“趙統領不能動,而且這事和他沒關,陛下知道,天後也知道。”元萬頃低聲解釋了一句。/br趙鞏曆來隻負責自己的事務,對外麵那些蠅營狗苟向來不管。/br元萬頃表麵上說的是趙鞏,但實際上說的卻是武承嗣,武承嗣不能動。/br宗室是皇帝的人,元萬頃就在麵前,那麼能動的,隻有那位道長。/br要清理誰,已經不言而喻。/br……/br周國公府。/br狄仁傑站在大門之前,身後千牛衛金吾衛,已經牢牢的將整條街區全部堵死。/br武承嗣麵無表情的站在一側,看向狄仁傑說道:“狄禦史,請!”/br狄仁傑看向李景嘉和秦善道,直接說道:“周國公府,還有左右兩座府邸,全部查察,府中所有人等,全部站在院中待查。”/br稍微停頓,狄仁傑冷聲說道:“但有阻礙,殺!”/br“喏!”/br……/br一摞奏本擺放在李治麵前的禦案上,他側身一看,問道:“南昌王在做什麼?”/br“回稟陛下,南昌王查閱門下省關於吐蕃,黨項,吐穀渾,西域,還有東西突厥的密檔。”王福來站在側邊拱手回答。/br李治微微一愣,隨即點頭說道:“南昌王還是知道分寸的。”/br“其他地方倒無所謂,關鍵是突厥。”武後放下手裡的奏本,皺眉道:“大唐兩年旱災,突厥同樣兩年旱災,之前因為朝中需要看顧幽並山東,兼有吐蕃戰事,所以對突厥關注不多,但自從今冬以來,突厥諸部已經開始連續請求內附,可見其災不淺。”/br李治輕輕的悄悄桌案,思索片刻後,說道:“讓他們去營州一帶,令營州都督仔細看顧。”/br“那麼契丹人?”武後一停,隨即明白過來,點頭道:“好,便如此。”/br營州一帶向來以契丹人為多,讓突厥人趕過去,就是為了讓突厥人搶契丹人的草場。/br大唐這個時候,偏幫突厥一點,那麼突厥就能夠穩定下來。/br利益受損,契丹人就會怨恨突厥人。/br將來突厥人一旦有萬一,立刻就可以拉起契丹人去打突厥人。/br皇帝在轉眼之間,已經想好了一整套的計策。/br武後的目光落在這些奏章上,低聲問道:“陛下,今日之事該如何處置?”/br東宮奏報,找出一名內侍副統領,承認受周國公武承嗣之令。/br密衛奏報,找出一名密衛副統領,承認受周國公武承嗣之令。/br周國公府報,周國公府中,有十幾名門客和護衛,在千牛衛和金吾衛進屋之前,已經自儘。/br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扔到了武承嗣的頭上。/br“看南昌王。”李治微微眯眼,同樣的奏本也送到了政事堂,李治搖搖頭,道:“朕想看看南昌王如何處置。/br另外,這件事已經放下,關鍵是之後,怕是東宮和密衛內部,都不會安寧。”/br武後低聲說道:“太子和元卿能夠處理妥當的。”/br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br一名年輕內侍在側門口和王福來說了幾句,王福來眉頭一挑,然後快步走到了禦桌側畔,拱手道:“回稟陛下,天後,南昌王叫周國公政事堂見麵。”/br“哦?”李治忍不住的笑了起來,然後說道:“看樣子,這次承嗣是要過關了。”/br武後也忍不住的鬆了口氣,說道:“看的出來,南昌王還是明辨是非的。”/br李治點點頭,隨即臉色陰沉的說道:“此事過後,告訴承嗣,行事謹慎小心一些,彆再被人算計了。”/br“喏!”/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