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晃晃悠悠,朝著開化坊而去。/br歐陽通微微掀開車簾,酒氣散去,然後才開口說道:“狄懷英雖然文才差些,但新文之象深刻,閻公後繼有人。”/br李絢微微一愣,隨即點頭。/br歐陽通所說之事,涉及到了後世少有人知道的唐初新文運動。/br魏晉南北朝以來,士族門閥行文多講究駢文,而華麗空泛,對平仄韻律苛刻要求,對典籍無處不在的暗喻。/br要知道,彼時可是五胡亂華三百年,文學已經無助救國。/br故而大唐開國以來,新古文運動提倡的對音律和典籍淡化處理,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和對大道的勾勒。/br以求更加的務實。/br這裡麵首推魏征,房玄齡那批人。/br閻立本,岑文本,歐陽詢等人,都是那批人的追隨者。/br到了如今,歐陽通,岑長倩等新一輩已經逐漸崛起,逐一進入中樞,成為一批新的力量。/br元萬頃,範履冰這些北門學士是次一輩的人物。/br狄仁傑,姚崇之輩,是最後輩的人物。/br但在李絢看來,新古文運動,其實是皇帝在背後推動,針對世家門閥影響力的一種打擊。/br雙方之間的鬥爭也不可小覷。/br“狄懷英重律法,行事嚴謹,隻要不出意外,將來重走魏相之路,乃是必然。”稍微停頓,李絢又接著說道:“再有,他為人比魏相要寬厚,目光長遠,曆練之下,未必不能集魏房二相共同所長。”/br歐陽通點點頭,然後看向李絢,笑著說道:“有狄懷英在,也能好好的約束你。”/br“舅舅說笑了,外甥何須約束。”李絢忍不住的搖搖頭,輕聲說道:“外甥該做什麼,心中有數。”/br“如此便好。”歐陽通輕吸一口氣。/br在他眼裡,狄仁傑是個相當正直的人。/br李絢是當朝郡王,越是往上走,就越容易遭到**的誘惑。/br有狄仁傑在他身邊看著,他做事也會謹慎一些,同時收起一些不必要的心思,也少遭一些彆人的詆毀。/br“對了,今日之事如何?”歐陽通神色鄭重起來。/br“禦史台看起來有不少動靜,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幌子。”李絢略微思索,將今日的話撿重點說給歐陽通,然後認真的說道:“外甥覺得姚崇的話有道理,明崇儼如今不在朝中,想要動手,還是需要有一位大員擋著前麵,直麵陛下的憤怒。”/br“朝中諸位宰相?”歐陽通略微思索,搖搖頭,說道:“可能性不大,大朝會是什麼場麵,他們怎麼可能不清楚。”/br“接下來,便是六部尚書和九寺寺卿,五監監令。”李絢抬頭看向歐陽通。/br歐陽通本人是衛尉寺卿,段寶玄是大理寺卿,光祿寺卿陳光,宗正寺卿裴廣孝,鴻臚寺卿劉伯英,太仆寺卿史暕,剩下司農寺,太常寺,和太府寺都是極會做人的人。/br王德真剛剛從殿中監調走,將作監楊務廉,少府監韋弘機,內侍監仇宦,國子監祭酒於立政。/br岑長倩剛剛調任秘書監。/br“九寺寺卿和五監監令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於立政。”李絢抬頭,說道:“但他的份量不夠。”/br關於詆毀李絢的風聲傳揚開來,最初便是在國子監。/br於立政主管國子監,相關人等隻有他有資格參加後日的正旦大朝會,國子監的情形想要爆發,他是重要的棋子。/br但僅僅是棋子,一個國子監祭酒,想要彈劾李絢,份量還不夠。/br“那麼便隻能是四位尚書了。”歐陽通忍不住的輕歎一聲,細數道:“戶部尚書許尚書新任,兵部裴尚書還在西域,禮部尚書隴西郡王不理事,工部劉尚書是太子的人,剩下的,便是刑部尚書和吏部尚書。”/br“竇翁為人謹慎,不會參與這等之事。”李絢看向歐陽通,話說到這裡,可能會站出來的人,就很明顯了。/br“可他為什麼會聽明崇儼的?”歐陽通最想不明白這一點。/br裴炎身為刑部尚書,明崇儼雖然是武後的人,但這一次算計利用武承嗣,也多少惹惱武後,為什麼這時候,裴炎會幫明崇儼出手?/br李絢微微搖頭,說道:“或許裴尚書隻是看不慣絢罷了,畢竟明崇儼倒下,元萬頃受責難,也該是裴尚書站出來。”/br稍微停頓,李絢思索著說道:“以如今情形,明崇儼的手段,應該是以東宮起火為引子,然後找人彈劾,之後便是刑部要求出來調查,最後也不過是查的深一些,將東宮一些見不得人的東西掀出來,然後借此打擊太子的聲望。”/br李絢忍不住的微微低頭,他心裡清楚,這一切其實都不過是表象而已。/br明崇儼真正的目的,是要借著這次的機會,將太子的身世疑問,擺放在百官麵前。/br李絢心中疑惑,百官可不是太子,三言兩語的謠言動搖不了李賢的太子之位。/br想要更沉重的打擊,明崇儼就需要拿出最實際的東西來。/br“既然他所針對的都是太子,為什麼要先對你出手。”歐陽通有些不明白的看向李絢。/br“分散他人注意,推波助瀾,甚至害怕外甥會找出他的所在。”/br稍微停頓,李絢輕聲說道:“畢竟他現在應該在前往茅山的路上,如果這個時候,他在長安被人找到,那麼不管是誰都能殺了他。”/br“原來如此。”歐陽通盯著李絢,問道:“這麼說來,你能夠找得到他?”/br“陛下若是下令讓找,自然能夠找得到的;陛下若是沒有下令,外甥不會動手的。”李絢微微搖頭。/br他沒有特彆針對明崇儼的意思,因為現在明崇儼真正的目標在太子身上。/br李絢如果真的要殺明崇儼,最好還是保持現在這種狀態。/br“先度過正旦大朝會,然後將麹氏女迎進門,之後便趕緊回昌州吧,長安風雨太急。”歐陽通直接擺擺手。/br李絢和太子之位的鬥爭靠的的太近,太容易沾染風波了。/br“外甥原本也是這麼打算的,但他們不肯放過外甥啊。”李絢滿臉無奈,隨即,他又看向歐陽通,直接說道:“舅舅任衛尉寺卿已經快三年時光,算算也該調任了,不知下一次將會是什麼地方?”/br“衛尉寺再往前,要麼兵部,要麼戶部,工部也能沾點邊,可以平調侍郎,也可以升任尚書。”歐陽通微微搖頭,說道:“我知道伱怎麼想的,但舅父這次沒有機會,資曆,功勞都不足,還需等待。”/br“資曆和功勞。”李絢有些遲疑的微微點頭。/br“沒錯,身份,資曆和功勞,缺一不可。”歐陽通看著李絢,認真說道:“若是沒有這兩年的事情,工部尚書的第一人選,應該是英國公才對。”/br“李敬業?”李絢有些不敢相信,如果沒有之前的那些事情,李敬業的競爭力竟然這麼高。/br“英國公有先輩遺澤,又有刺史之任,隻要再加點軍功,就是六部尚書人選,若是立功夠大,以尚書身份,平中書門下三品也是可能。”歐陽通說完,忍不住一聲歎息:“可惜了。”/br“也未必。”李絢搖頭,輕聲說道:“李敬業雖然為人有些能力,但他為人太險,他若是征戰,恐怕軍前隻會有他一人聲音,到那時,危害的就是陛下了。”/br即便是李絢,前方行軍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要頂替劉審禮而代之。/br但如果換成是李敬業,他絕對會有這樣的想法。/br讓李謹行和蕭嗣業等人遭遇大敗,劉審禮踏入吐蕃陷阱,最後他李敬業站出來一臂擎天,這種事情李敬業絕對做的出來。/br“或許吧。”歐陽通擺擺手,不再討論李敬業,轉口說道:“這第二人選,應該是武承嗣。”/br“嗯?”李絢神色詫異。/br“周國公的資曆雖然比不上為舅,但是他的背景強,有天後支持,已然足夠,但可惜,他自己看不清局勢,胡亂動作,自己將自己的前途送了進去。”歐陽通忍不住的有些失笑。/br這一次,局勢武承嗣看的很對,但他低估了自己的實力,在明崇儼的唆使下,對太子下手,最後當了被利用的棋子。/br“舅舅,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功勞足夠的人,來擔任這個工部尚書,難道前線的幾位將軍就都沒資格嗎?”李絢忍不住的問道。/br“陛下已經決定讓左衛大將軍契苾何力致仕,這一次老將軍身子骨差點撐不下來,如今正好休息休息,他一退,平陽郡公薛仁貴以代州都督,繼任左衛大將軍,穩定北地局勢。”歐陽通說話之間,薛仁貴已經出局。/br“剩下軍功資曆足夠的,便剩下燕國公李謹行和左衛將軍蕭嗣業,燕國公誌不在此,蕭嗣業雖有入朝之心,但並不想做工部尚書,他盯得,是兵部尚書。”歐陽通微微搖頭,李謹行是外族人,蕭嗣業和楊廣關係太深,最多隻能為九卿之一。/br“兩位工部侍郎,也沒有機會?”李絢小心的詢問。/br“將作大匠楊務廉便沒有半點機會。”歐陽通平靜的搖搖頭。/br李絢頓時就明白了,想要擔任六部尚書,身份,資曆和功勞缺一不可。/br他的心中頓時就覺得一片古怪,若是如此,六部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心存不滿,一旦有變……/br“其實還是有一個人有點機會的,但可惜這個機會他沒有抓住。”歐陽通抬頭看向李絢。/br李絢腦中靈光一閃,立刻就明白歐陽通說的是誰。/br“天山公麹崇裕。”李絢輕歎一聲,不得不點點頭。/br麹家是高昌王族,麹崇裕如今是右武衛將軍。/br如果去年青海一戰時,他能及時增援大非川,並借此擊敗吐蕃逃向西吐穀渾的大軍,那麼他也是有著足夠機會向前一步的,但可惜,他什麼都沒做。/br其實看看眼前朝廷的幾位尚書,裴行儉兵部尚書,如今在西突厥已經壓製的讚悉若喘不過氣來;劉審禮原本是將作大匠;竇玄德有增援新羅和婺州之功;裴炎也有巡邊之功;剩下的一個許圉師,人家早年是宰相。/br由此可見軍功之重。/br也怪不得即便是武承嗣和李敬業,也覺得自己不足。/br如今朝中,沒有人能夠打動皇帝,讓他將工部尚書的位置放出來。/br朝中的一切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任誰想要撼動,都要做好麵對皇帝反噬的後果。/br明崇儼也是一樣。/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