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北都護府諸族十八部,敬獻戰馬八千匹,恭賀天可汗陛下福壽無疆。”/br安北都護府特使阿史那·骨利乾,上前一步,將手裡的奏章上遞。/br大殿上方,皇帝身體頓時坐直,看向阿史那·骨利乾,說道:“安北諸族有心了。”/br八千匹戰馬,直接粗暴,卻深得李治之心。/br安北都護府並非隻有突厥一族。/br回紇、多濫葛、仆骨部、拔野古部、同羅部、思結部、渾部、斛薛部、奚結部、阿跌部、契芯部、鐵勒,諸部占據廣大漠北地帶,臣服大唐。/br“安北都護府另進獻頂級幻師一名,今夜為陛下壽誕表演慶賀。”阿史那·骨利乾再度躬身。/br李治點頭,道:“允,另外,鴻臚寺賜……”/br“陛下。”阿史那·骨利乾再度躬身,打斷李治,說道:“不知臣可否提一不情之請。”/br“講。”李治沒有怎麼在意,微微抬手。/br八千匹戰馬,分量實在太重,李治已經不在乎其他太多。/br……/br“臣希望能探望左驍衛中郎將阿史那·泥熟匐和右衛中郎將阿史那·伽那。臣從草原帶來一些牛羊,願送給兩位將軍,同時問安。”/br阿史那·骨利乾一句話說完,殿中群臣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br阿史那·泥熟匐,突利可汗之孫。/br阿史那·伽那,頡利可汗之孫。/br上元二年,阿史那·泥熟匐和阿史那·伽那試圖從長安逃回草原,並且在大唐和吐蕃大戰之時,在草原掀起大戰。/br但可惜,最後被李絢抓回。/br李治的臉色依舊平靜,他的身體微微前傾,淡淡的說道:“在漠北,突厥部落似乎不多吧。”/br“回稟陛下,原本有四支,但如今隻剩下兩支,兩年大旱,其他兩支部族已經解散,回到漠南,融入到了單於都護府諸部當中。”阿史那·骨利乾的臉色有些無奈。/br漠北相比於漠南,情況並算不上好到哪裡去。/br漠北諸族,不少都曾經是突厥麾下的部族,但自從東西突厥滅絕之後,這些部族和突厥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就一直不斷。/br漠南還好,突厥族人眾多,但漠北就不成,隻有不多的幾支,如今更是隻剩下兩支。/br“漠北諸族。”李治緩緩的點頭,他有些明白阿史那·骨利乾究竟想做什麼了。/br突厥兩支部落,想要在漠北再度站穩,就需要借助一些額外的力量。/br其實,突厥部落最好的方式是請皇帝下旨,讓諸族停止紛爭。/br但漠北諸族如今現狀的罪魁禍首,就是大唐。/br大唐如何會讓他們安靜消停下來。/br更何況,李治的目光看向了李賢,想起搜刮出來的良田,李治的心中已經有了打算。/br突厥人的心思,他如何看不透。/br無非就是想要利用突利和頡利的名號,將所有的突厥部族重新凝聚起來。/br他們想要去見阿史那·泥熟匐和阿史那·伽那,無非就是想要幫助二人逃走罷了。/br但真的有那麼容易嗎?/br當年不過是因為大唐沒有防備,所以最後才讓他們得逞,到了如今,他們再想得逞就更沒那麼容易了。/br更何況,李治的目光從劉瑾瑜的身上掠過,最後溫和的看向阿史那·骨利乾,說道:“此事朕準了,狄卿,你陪他一起去。”/br“喏!”狄仁傑站了出來,拱手領命。/br原本正在看戲的諸國使臣,臉色不由得一變。/br他們在長安多年,狄仁傑的名號,他們可都是聽過的。/br這一位在大理寺的時候,便已經有神探之名,做了侍禦史之後,更是鐵麵無私。/br很多時候,就是皇帝他也敢當麵頂撞。/br明明隻是一個侍禦史,卻做出了禦史大夫的聲勢,禦史台諸人聲勢一陣大漲。/br“好了,你退下吧。”李治微微擺手,阿史那·骨利乾立刻拱手後退。/br……/br典儀繼續。/br突厥,大食,波斯,天竺,新羅,倭國,於闐,龜茲,焉耆,疏勒,琉球、安南、真臘、爪哇、回紇、鐵勒等共四十餘國國使,輪流獻上貴重禮品,誠敬恭祝大唐皇帝萬壽無疆。/br一開始的重國,李治還認真以待,但到了後麵,李治便已經有些敷衍。/br他的目光越過大殿內外群臣,落在外麵的巨大廣場上。/br槊刃鋒寒,金碧輝煌。/br“外臣吐蕃國使紮巴拉,拜見大唐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萬壽無疆。”/br熟悉的聲音將李治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拉了回來。/br“原來是吐蕃國使。”高台上,皇帝的目光垂落,平靜等說道:“朕聽聞上一次吐蕃敬送的金佛已經耗費了國使不少的錢財,如今國使的日子日漸難過,要不要朕下旨,讓鴻臚寺管國使一眾人的一日三餐?”/br“陛下若肯如此,那是再好不過。”紮巴拉直接就答應了下來,隨即,他從袖子裡麵取出兩本本章,向前一遞,恭敬的說道:“外臣囊中羞澀,自己書寫了一本金剛經,恭賀皇帝陛下萬壽無疆。”/br四周的各國使臣看到紮巴拉如今的模樣,忍不住的一陣好笑,又有一陣唏噓。/br在數年之前,吐蕃還是橫壓一時的頂級強國。/br但僅僅在數年之後,吐蕃便已經被大唐壓在家門口打。/br數十萬戰士的損失,更是讓他們幾乎失去了對黨項,吐穀渾當地的控製權。/br甚至就連在西突厥,局麵也是岌岌可危。/br紮巴拉人在大唐,雖然代表吐蕃一國,但這些年,大唐和吐蕃戰事不休,鮮少有吐蕃人能來到長安洛陽。/br年初正旦大朝會的時候,獻上了那座金佛,已經是紮巴拉手裡最後的一尊重器,這也導致他現在手裡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送給皇帝的重禮了,隻能自己親手書寫一本金剛經,送給皇帝當賀禮。/br一本金剛經,僅僅是一本最普通不過的金剛經。/br李治目光掃了一眼,然後平靜的看向紮巴拉,點頭說道:“多謝國使了,稍後殿中有晚宴賜下,國使不妨多喝幾杯。”/br“多謝陛下。”紮巴拉沉沉的躬身,然後目光上抬,看向李治說道:“外臣還有一事,請陛下準許。”/br李治眉頭微不可查的皺了一下,點頭道:“你說。”/br“外臣想為我朝王子求娶太平公主殿下,還請陛下準許。”紮巴拉的話還沒有說完,瞬間,無數凶狠的目光已經落在了他的身上。/br其中尤其以李賢,李顯和李旦三兄弟為重。/br其他的殿內重臣,同時身體前傾,死死的盯著紮巴拉,仿佛隻要李治一聲下來,立刻就會將紮巴拉直接撕碎。/br其他的番邦使臣,這個時候都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br李治笑了,他出乎意外的笑了。/br“國使,伱是在為哪位王子求親,他姓甚名誰,年紀幾歲,在吐蕃國中做過何等英許之事,他的母妃是何人,和你們現在的那位新任讚普是什麼關係?”李治身體微微靠後,笑著說道:“若是朕支持他和你們那位新任讚普爭一下王位,你覺得他有幾分的勝算?”/br殿中不知道多少人一瞬間忍不住的打了個寒顫。/br紮巴拉不過是來代替王子求婚,李治三言兩語之間,就想要要人家的命。/br就是在要人家的命。/br有了大唐的支持,那人便可以爭奪吐蕃讚普的位置,如此之下,吐蕃那位新任讚普如何還會允許。/br皇帝這一句話隻要傳回吐蕃,一條人命就沒了。/br麵對四麵射來的無數複雜目光,紮巴拉平靜的說道:“王子名叫杜鬆芒波傑,九歲,沒盧妃之子,平生最大事跡,便是擔任我國新任讚普。”/br紮巴拉一句話,殿內所有人同時驚愕起來。/br紮巴拉竟然是在為吐蕃新一任讚普在求親。/br李治的臉色淡漠了下來:“看來,你們終於承認芒鬆芒讚死了。”/br“外臣謹遞國書,我朝新任讚普赤都鬆讚,將於下月十八日,在邏些登位。”紮巴拉從袖子當中再度取出一本奏章,向前上遞。/br李治側身看了王福來一眼,王福來立刻上前,認真的接過奏章,重新送到皇帝麵前。/br李治打開隨意的看了兩眼,然後放在一旁,說道:“河州刺史,檢校鴻臚寺少卿元明,如今正在邏些,便由他代替大唐參加前任讚普的喪事和新任讚普的登基儀式吧。”/br“多謝陛下。”紮巴拉鬆了一口氣,然後再度拱手道:“陛下,大唐和吐蕃翁婿之邦,如今我國讚普年紀成長,大唐太平公主殿下也日有鳳姿,外臣請陛下允外臣求婚之事,締結兩國友好,共享太平盛世。”/br“共享太平,翁婿之邦。”李治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目光冰冷的說道:“文成皇姐和鬆讚之間可沒有子嗣,當年鬆讚乾布死後,吐蕃以芒鬆芒讚之母蒙潔墀嘎為王太後,共日共讚之母芒妃墀江為太王太後,文臣皇姐雖然同為太王太後,卻被趕出來吐蕃王宮,若非你們將消息瞞得到死死的,朕早就將人接回來了……”/br“陛下,數十年來,吐蕃曆任讚普,都由大唐冊封,承認翁婿之情,都有聖旨在前,陛下莫非是要反悔。”紮巴拉言辭尖銳,毫不退縮。/br李治身體靠後,目光冰冷的說道:“吐蕃若真認這翁婿之情,認朕的冊封,多年以來,就不會屢次侵犯大唐邊疆,吞並屬國,你我之間,還有什麼情誼可言,而且,如今你們新任讚普登基,也未曾求過朕的冊封。”/br“陛下,如今未有,不過是因為國中紛亂,諸事未定,等到諸事定妥,我朝國主必定遣使前來大唐請求冊封,同時正式請求大唐賜公主為我朝王後。”紮巴拉一句話說的軟中帶硬。/br李治輕輕冷笑,說道:“那就等你們國內安定之後再說,另外,要求親,讓你們讚普自己來,當年鬆讚,就是自己來的。”/br紮巴拉一時愕然,讓他們唯一的國主來大唐。/br能來嗎?/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