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殿中,李絢站在右側第二排,諸王的位置之中,微微垂首。
一身紫色的蟒袍,神色無比肅然。
目光平靜環視,左側第三排,群臣中間,黃門侍郎王德真就在那裡。
今日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趙仁本致仕,王德真拜同中書門下三品。
從去年九月底李絢等人歸朝,一直拖延到現在,皇帝就是為了給多年一直主持正旦大朝的趙仁本一個體麵點致仕。
李絢的目光輕輕從趙仁本的身上掠過,落在了劉仁軌的身上。
過了今日,等到朝政再開,便是劉仁軌遞交致仕奏本的時候。
原本這個奏本應該在去年九月,趙仁本致仕之後,劉仁軌便遞交上去的,但因為趙仁本所以一直拖延到了今天。
不過仔細來說,這裡麵更多的或許還是因為越王謀逆的事情。
皇帝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察覺到了越王在謀逆,或許他預先便已經準備好了要對尚書右仆射李敬玄動手,這樣,劉仁軌這個尚書左仆射就得留下。
劉仁軌致仕,怕是得等到皇帝嵩山封禪結束了。
那個時候,或許……
一聲高呼突然從太極殿門口傳來:“聖人到。”
李絢立刻雙手捧象牙笏,低頭看向腳尖,神色肅然。
殿中群臣全部躬身垂首,躬身站立。
一身黑色金邊九龍九章袞龍袍的皇帝,頭戴白玉十二旒,麵色肅然的走到了高台禦榻之上坐下。
一身黑底金絲鳳袍的武後,賢淑的在旁邊坐下。
九蟒九章弁服的李顯,頭戴黑色九梁冠,站在台階第一階梯之上。
下麵是相王李旦。
……
皇帝大袖一揮,一名三旬年紀的內侍省典議拱手向前站出,隨即高聲喊道:“聖人至,眾臣行禮,趨。”
李絢立刻跟隨諸王一起向前半步,然後臉色肅然的單膝跪倒在地。
脫鞋舄,解佩劍。
雙膝跪地,大禮跪拜,同時高呼:“臣等拜見陛下,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內侍省典議肅然高呼:“興!”
“謝陛下!”李絢隨眾臣起身站立,雙手垂落,目光肅然。
白發蒼蒼的侍中趙仁本,神態輕鬆的從群臣之上走出。
站立殿中,趙仁本躬身,中氣十足的開口道:“臣,侍中,趙仁本啟奏,永隆元年,風調雨順,四季輪轉,百姓安樂,諸業順暢,臣以天下臣民,啟祝陛下萬壽無疆。”
皇帝高坐其上,白玉冕旒輕輕晃動。
皇帝的目光在群臣身上輕輕掠過,每一個臣子都感到一陣沉重。
永隆元年兩件大事,李絢以邏些道大軍,攻破吐蕃國都邏些,押送吐蕃國主赤都鬆讚進京;越王李貞,兵部侍郎蕭德昭謀逆。
牽連兩人,禮部尚書武承嗣出京,尚書右仆射李敬玄出京。
到了今日,朝局終於要大變了。
李治微微抬頭,內侍省典議再度站出……
大朝的禮儀,繼續一項項的進行。
侍中承奏,皇帝宣製,群臣恭賀,千牛舞慶,諸州獻瑞,諸蕃進貢。
今日大朝,一切如常。
吐蕃已滅,突厥降服,四海諸國無敢抬首以窺龍顏。
終於,趙仁本再度上前,一個人跪倒在大殿中央,手捧記章,沉聲道:“啟奏陛下,賀獻瑞訖,大禮已畢!”
群臣的目光同時落在趙仁本的身上。
就聽禦榻之上,皇帝輕聲開口:“裴卿!”
“喏!”裴炎站了出來,站到了群臣右首之上,原本趙仁本的位置上。
李顯上前一步,從一旁侍者捧著的托盤裡,取出一封聖旨,遞給裴炎。
裴炎肅然躬身,接過聖旨,然後轉身,看向趙仁本,隨即展開聖旨,開口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戲!
方藉嘉猷,養老乞言,實懷虛想。
七十致仕,本為常人。
至若呂尚以期頤佐周,張蒼以華皓相漢。
高才命世,不拘恒禮,遲得此心,留情規訓。
侍中,陽武縣公趙仁本。
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勞,今授天水國公之爵,實封三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彆遣侍臣,就第詢訪。”
“臣多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趙仁本沉沉叩首。
趙仁本致仕,群臣的目光落在裴炎身上,這一刻,權位交接。
裴炎繼續拿起一封聖旨,開口念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戲!
……
刑部尚書,冠軍大將軍,昌邑縣開國公劉柏英。
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勞,今授山陽郡開國公之爵,實封三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彆遣侍臣,就第詢訪。”
“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六旬出頭,身材高大的劉伯英,神色輕鬆的走了出來,然後在群臣無比詫異的眼神中,跪拜叩首。
剛剛上任一年多的刑部尚書,致仕了。
今日之前,誰都沒有準備。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