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受冊命,封皇太後,封皇後,封太子,需要群臣集體跪拜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剩下的就是封賞群臣了。
果然,這個時候,李顯再度開口了。
“七日之前,先帝病逝,群臣來回勞累,朕頗有感念,今日朕受冊登基,又逢正月初一,天下屬目,故朕在今日封賞群臣。”李顯抬頭看向裴炎,說道:“裴卿,開始吧。”
“喏!”裴炎肅然拱手,然後轉身看向群臣,手裡拉開一封長長的聖旨,高聲道:“惟嗣聖元年,歲次癸未,正月癸醜,朔初一乙巳日,皇帝若曰:
於戲!
今朕初受命,勞卿等辛勞,儘力輔佐。多難興王,自古皆有,卿等乃心王室,以宗社為念,穩定天下,奮力效力,朕甚感念。
故!
加封韓王元嘉為太尉、霍王李元軌為司徒、舒王李元名為司空。
加封魯王靈夔為太子太師、紀王李慎為太子太保。
加封滕王元嬰開府儀同三司。
加封彭王絢為太子少保。
拜澤王上金為蘇州刺史;拜許王素節為拜絳州刺史。
所有宗室親王、郡王各加食封一百戶,公主加五十戶……”
隨著裴炎話音落下,一名名宗室親郡王,站出叩拜行禮。
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雖是榮銜,但的確是大唐官職體係當中最高的職位。
與天策上將同列。
太子太師、太子太保,加上劉仁軌的太子太傅,為東宮三師,從一品。
李絢一個人獨為太子少保,從二品的太子少保,但所有人看他的目光之重,遠超常人。
因為他手上有先帝的遺詔,太子身邊,日後少不了要以他為尊。
這一次朝廷封賞群臣,皇帝和武後也著實大方,甚至就連蕭淑妃的澤王、杞王、義陽、宣稱公主也有份。
但凡得到封賞的宗室,全部沉沉叩拜。
不過他們感激的對象,更多的是皇帝。
李絢心中著實鬆了一口氣,武後的手段,實在淩厲。
如果這些封賞被李顯受冊之前,那麼這些封賞就全部是武後的恩賞,宗室諸王對武後難免要心存感激。
若是將來某一日,武後廢皇帝,宗室方麵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而且實際上,宗室雖然封賞不少,但卻沒有實際的權利,武後翻掌就能將他們全部打落,而最擅長這一手段的,是先帝。
……
“中書令裴炎為顧命大臣,故政事堂從門下省遷至中書省,由中書令裴炎主持……”聖旨宣讀之下,就連裴炎自己的聲音都感到無比的驚駭緊張,他下意識的看向了皇帝和武後。
中書省起草的封賞詔書裡麵可沒有這一條。
皇帝和武後的神色異常的平靜,裴炎頓時就知道,這是兩人共同商量的結果。
裴炎頓時就感到一陣苦澀。
皇後的事情,他雖然表明不關自己的事情,但這話說出去沒人信的。
這不,轉眼,他就被皇帝和武後一人坑了一手。
裴炎身為顧命大臣,自有主持政事堂之權,甚至於政事堂開不開會,都在他的掌握當中。
就連劉仁軌都要遜色一籌。
所以政事堂從門下省遷移至中書省,除了能夠給他帶來一些名義上的權威以外,不會有更多的好處。
甚至還有壞處。
真正的中樞重臣,沒有一個會被這虛假的權威所影響,反而會開始忌憚他所擁有的權利。
一個不好,就是裴炎一個人獨對政事堂眾相的下場。
……
李絢跪在地上,麵色凝重。
武後的手段啊,實在太狠了。
如果不是李絢今日幫助李顯扳回一場,那麼皇帝暗弱,武後又封賞群臣收買人心,裴炎這個時候又威權大盛,那麼很自然的,就會形成武後和裴炎無形中聯手的局麵。
平衡平衡,你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站在平衡的舞台。
李顯的實力若是不夠,那麼轉眼間就會被武後和裴炎聯手碾碎。
身家性命,儘數操持於他人之手。
“……太子太傅,樂城縣公劉仁軌,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裴炎說到這裡的時候,話音很自然的一頓。
滿朝群臣同時愕然,劉仁軌怎麼又回頭去做尚書左仆射了。
這個時候,李顯開口道:“長安為大唐國都,不可久曠,五月,朕扶先帝靈柩回長安,在此之前,太子重照為東京留守,左相輔政。”
“老臣領旨,謝恩。”劉仁軌站出,拱手領命。
群臣的目光落在了劉仁軌的身上,但也有很多人,不自然的看向李絢。
若是他們記得沒錯,皇帝扶先帝靈柩回長安,還是李絢提出來的。
李顯朝著裴炎點點頭,裴炎繼續宣讀聖旨:“……尚書右仆射薛元超……”
薛元超,李義琰,王德真,劉景先,全部升散官一等,三品以下者都加爵位一級。
這雖然是先帝遺詔的內容,但皇帝聖旨下達,群臣感念先帝的同時,也在感恩皇帝。
珠簾之後,武後的目光落在了李絢身上。
她這些日子種種謀劃,都被李絢打破,雖然看起來破有些有意無意,但這麼精準,卻讓武後不由得懷疑,李絢是不是在她身邊按了耳目。
“……太子詹事姚令璋,升太子左庶子,檢校中書侍郎。”
“臣謝陛下隆恩。”姚令璋立刻感激的站了出來。
他原本以為是以太子詹事,檢校中書侍郎,沒想到皇帝卻將他升為太子左庶子。
要知道,太子左庶子,可是薛元超的位置。
不過薛元超的太子左庶子,輔佐的是李顯,姚令璋的太子左庶子輔佐的是李重照。
如此也能看出皇帝對姚令璋的信任之重。
可以說隻要一步,就是宰相。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