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顯封皇後封太子,武後作為太後,皇帝之母,完全不知情。
還有蘇良嗣竟然當著群臣的麵將這件事情揭了開來。
最後便是科舉的事情。
李絢提到科舉的事情,也是完全在武後的意料之外的。
皇帝順勢加恩,將平常隻錄取二三十的進士名額,一下子提高到了四十九。
大衍五十,遁去其一,其用四十九。
天下儘在其手。
好寓意啊!
武後的神色凜然起來,輕聲說道:“其他的,本宮倒是不怎麼在意,隻是有一件事,本宮始終都難以介懷,顯兒,他竟然從初三開始,就要召見所有的宰相,尚書,天下刺史……婉兒,伱知道誰曾經做過這事嗎?”
上官婉兒微微躬身:“婉兒不知。”
“是先帝。”武後沉重的歎一口氣,說道:“先帝當年初登基也是一樣,趁著天下刺史為太宗皇帝奔喪之際,每日會見十餘位刺史,請他講訴朝政不足和所缺之處,極短的時間內,先帝就已經贏取了天下人心。”
高宗皇帝非凡人物,即位登基之後,迅速的開始擴張自己的權力。
“現在顯兒也是一樣,隻是本宮不知道,他究竟是彆人教的,還是自己想的,他究竟是自己想做什麼,還是單純的在模仿先帝?”武後的腦海中忍不住出現李顯的身影。
憨厚仁孝,單純直接。
這是她對自己兒子的印象,從小到大,李顯都是這樣的。
但是現在,武後發現自己有些不認識自己的兒子了。
上官婉兒略微猶豫,但還是上前半步,輕聲說道:“天後,陛下該還是當初那個陛下,隻不過初登基,總是想要做些什麼。”
“哦!”武後眼神一亮,抬頭看著上官婉兒,點點頭道:“你說的不錯,先帝雖然也是登基前看似怯懦,但實際上多有韜略,可是三郎,就差多了。”
搞清楚了李顯的底細,武後站了起來,低頭看了一眼矮桌上的皇太後印,她不屑一顧的冷笑,說道:“三郎還是那個三郎,但是他身邊的人,卻都是足夠出色的。”
上官婉兒低頭肅然。
“左相二月初就要離開洛陽返回長安,不用在意,薛相身體有病……”武後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看向了一側陰影中的仇宦,說道:“派人弄清楚薛相的病情究竟如何?”
仇宦立刻拱手,道:“喏!”
武後點點頭,繼續說道:“姚令璋中人之姿,不足一提,至於彭王……”
武後腦海中閃現出李絢的模樣,輕聲說道:“這次的事情,大半都是彭王在背後做手腳啊。”
皇後,科舉,這兩件大事都是李絢的在幕後為李顯出謀劃策。
甚至於封賞,還有召見刺史,武後懷疑也有李絢的影子在。
她的眼底一瞬間閃過淩厲的殺機,但隨即這縷殺機就緩緩消散。
因為在一瞬間,武後的腦海中,同時出現劉仁軌,薛元超,陸元方,歐陽通,裴行儉等人的身影,最後,甚至她的眼底深處,還閃現出李顯的模樣。
沒那麼容易。
想要用朝爭的手段殺死李絢太難。
而且,一旦讓李絢察覺到武後有殺他的意圖,那麼他必然會反擊掙命。
武後自然對李絢了解極深,可如果李絢真的反擊起來,她也不知道李絢會從什麼地方下手。
不要提家人那些,武後相信,一個在戰場上能夠無情的下令殺死數萬人的大將軍,不是那種會顧及妻兒的人。
更彆說,他已經有兩個妾室,兩個兒子在蕃州了。
武後的臉色陰沉了下來。
“彭王已經羽翼豐滿了。”武後輕輕搖搖頭,說道:“若真殺了他,恐怕陛下那裡都會不滿……”
“天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殿外響起,隨即,一名內侍將一本奏本遞給了仇宦,仇宦看了一眼,又遞給上官婉兒,上官婉兒,順手就打了開來,嘴角微抽,但還是拱手道:“天後,彭王派人送上來賀表。”
“賀表?”武後一愣,隨即拿了過來,一看,就見上麵清楚的寫著:“臣彭王絢,賀天後冊皇太後文。
臣絢言:元月初一,帝冊皇太後。
盛禮畢陳,德音遠被。
一人有慶,萬國同歡。
伏惟皇太後稟靈作合,誕聖表祥,徽號極域中之尊,至仁為天下之母。
陛下君臨有國,子道無違。
長樂宮中,永獻南山之壽;濯龍門上,再揚盛唐之風。
率土臣子,不勝歡抃。
夫明王之舉動為天下法,王言既降,其出如綸,天下奉效,無比凜然。
臣遠守荒服,難得稱慶闕庭,踴躍屏營之至,如或召見,詔以謀猷,褒其宿勳,付以疆事。
臣等不敢緘默,輒貢狂言;懼不允當,伏待刑憲。
然,陛下自纘嗣以來,發號施令,無非孝理,因心形於詔敕,固已感動於人倫。
更在敬慎威儀,保持聖德而已。
恭惟壽和聖福皇太後陛下,長樂怡愉,大庭遊衍,合宴內庭,則天下大慶。”
……
“遠在邊州,詔以謀猷。”
武後忍不住的冷笑,道:“這個彭王啊,可真的會給自己找借口。”
上官婉兒低頭,她雖然剛才僅僅是看了一眼,但是李絢所寫的一切內容,她全部都清楚的看到。
李絢在示弱。
“傳旨。”武後抬頭,麵色冷肅的說道:“調蕃州司馬邢文偉回朝,任彭王長史王隱客,檢校蕃州司馬。”
“喏!”仇宦沉沉躬身,上官婉兒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高宗初即位,召朝集使謂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儘者,更封奏。”自是日,引刺史十人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