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現在的中國,大學生可是寶貝。
畢業出來就是鐵飯碗,各個單位都是搶著要。
跟後世需要自謀職業相比,簡直不要太爽!
而這些高科技往往需要那些博士碩士之類的高學曆人士配合研發,這在現在的中國簡直不可能。
這種人才除了少部分在國內的特殊部門工作,很多都跑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修”去了。
相比國內當時簡陋的科研環境,西方的優越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量科技人才外流。
國家單位尚且如此,何況個人企業。
再說了,高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都是西方國家關注的重點。
雖然現在是中國和西方的“蜜月期”,可那也是暫時的。
西方世界對社會主義中國的防範抑製之心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
米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可是無孔不入,他可不想被這些家夥盯上。
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在這些龐大的國家機器麵前,分分鐘被人碾成齏粉。
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先從一些基本的實業入手,有了基礎,才會有其他的機會。
港島和大陸現在的經貿發展已經非常密切。
很多港島工廠主為了節約成本開始跑到深州去辦工廠。
畢竟大陸廉價的勞動力和相對低廉的稅收成本對港島的商人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譚震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從民生入手。
所謂“衣食住行”,“食”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
後世風靡全國的“k師傅”方便麵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這個“k師傅”的食品工廠表麵上是彎彎的,後台老板其實是東瀛資本。
它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進入了大陸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來發展成了一個巨無霸的企業。
它每年在大陸狂攬數百億,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哪怕是中國和東瀛的關係降到低點的時候,也絲毫沒有影響它在大陸的生意。
每年幾百億的收入簡直不要太爽!
記得k師傅方便麵是在九十年代後才進入中國大陸的。
譚震所要做的就是要提前截胡,取代“k師傅”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成為中國的食品行業巨頭。
k師傅能做到的,譚震同樣能做到。
資金他並不缺,方便麵的設備東瀛就有,也不是什麼高端的東西,很容易就能買到。
他缺的是這方麵的技術人才。
雖然他不喜歡東瀛人,可是這方便麵的生產線目前也隻有小本子才有。
這方麵的技術人才也是東瀛人居多,這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哪怕他再不喜歡小本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也隻有捏著鼻子認了。
這個時候,譚震想起了遠在東京都的紗田枝子。
他於是打了電話委托紗田枝子在東瀛尋找方便麵的生產線。
並要她聘請幾個設備技術專家來深州培訓工廠的新員工。
方便麵在東瀛到處都是,種類也是五花八門。
自然生產設備也是比較容易找到。
第二天,紗田枝子就打了電話給他,說是已經找到了一家比較合適的生產廠家。
譚震馬上安排林樹生飛去東瀛,考察方便麵設備,並洽談購買設備的事宜。
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隨著公司的進一步擴大,公司的員工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