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立、莊嚴的北平城,因蒙古人的離開顯得繁華了不少,而且,北平城離漠北接壤,蒙古人離開之後,其大將軍阿不拓花又建立了北元的統治,兩方戰亂不斷。
但是隨著燕王朱棣的到來,整個北平城的經濟繁榮了不少,也幫助大明鞏固了北方。
朱棣11歲被封為燕王,飽受戰火洗禮,軍事、管理等才能,相當突出,尤其是軍事才能,另外他也是前朝大將徐達的女婿,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時,在皇子中的地位以及在朝廷中的聲望都是非常大的。
北平城燕王王府既龐大又樸實,看的出來,朱棣平時不僅僅隻會帶兵打仗,在其他方麵也不是一個隻會貪圖享樂的王爺,其品行、德操等方麵也相當出眾,燕地的子民們相當擁戴他們的這個王爺。
“啟稟王爺,阿不拓花的人馬已經在邊境處集結,而且就可靠消息,他正在從蒙古各部落調兵調糧,大有反攻之舉。
“蒙古殘部不足為患,父王兒臣願領兵從正麵殺退敵兵”。說這話的人,正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
“二弟不可造次,阿不托花雖然是蒙古殘兵,但是其戰鬥力不可小視,前幾次戰役我們雖然大勝,但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現在蒙古各部落,糧草、兵馬源源不斷的向邊境處集結,阿不拓花這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再說邊界處地形複雜,適合蒙古騎兵作戰,對我軍不利,貿然出兵的話,必定會造成較大傷亡”。叫朱高煦弟弟的這位正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也是未來大明的弘熙皇帝。
“大哥,我看你是長他人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我軍現在士氣正盛,而且朝廷前不久還給我們補充了大量的兵器和火器,就算蒙古騎兵有地形優勢,但是也並不能給我們構成多大的威脅”。
“二弟,行軍打仗不能靠蠻力,我們的目的是徹底解除邊界的威脅,收複漠北疆土,這不僅僅是一場仗而已,如果隻看眼前的利益,就算勝了又能怎麼樣,隻會損耗我軍的實力,到時候阿不拓花一旦反攻,我們拿什麼抵擋?這就是人家想要的結果”。
朱高煦被大哥教訓了一頓之後,雖心生不滿,但是也不敢說話,畢竟朱高熾身為長子而且還是爺爺朱元璋親封的世子,也是將來的燕王,其地位也是相當之高,而且深受朱棣的喜愛。
反觀朱高煦,雖然武功高強,打仗勇猛,但是缺乏頭腦,遇事衝動。
二人激烈爭辯之後,所有人都看向了朱棣,朱棣身著鎧甲,其身材高大魁梧有一股不言激怒的霸氣之勢。
“煦兒,你大哥說的是,行軍打仗,不能光有一身蠻力,阿不托花雖然是蒙古敗軍之將,但是並不是等閒之輩,再說蒙古騎兵驍勇善戰,前幾次戰役我們已經領教過了,沒有萬全之策,貿然出兵的話,隻會使我們陷入長期持久戰,這就是他阿不拓花,想追求的戰法,要不然為什麼他在漠北邊界處,一味的集結兵馬,囤積糧草,就是想跟我們打一場曠日持久戰來拖垮我們,一旦上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啊”。
“對不起,父王,是我想的不夠周到”。
“不隻是行軍打仗,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樣的,遇要冷靜,我經常跟你說要你多向熾兒學習,在這一點上,你哥哥確實比你要強多了”。
聽到朱棣的誇獎,朱高熾雖麵不改色,但是心中非常的高興。
但朱高煦表麵上畢恭畢敬,但是心中卻非常不滿。
“軍師,我們上個月向兵部催要的軍糧到了沒有?”。
“還沒有,兵部那些人一直在找理由推脫,不隻是軍糧,上個月配發下來的弓箭比上一年還少了一萬支呢”。
“父王,這兵部的人到底在搞什麼?戰爭隨時都能打起來,現在連糧草和兵器還不齊?”。
“世子,這幾年朝廷對我們北平不一直都是這樣嗎?什麼時候給我們配發齊全過?”。
“父王,用不用去北平布政使那裡說明一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