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知道,騎兵是很厲害的!
也非常喜歡騎兵,打三國誌係列都隻玩呂布,就是因為他家騎將多~
而說到騎兵,曆史上強悍的騎兵很多,王燁所知道的最近的,就是十來年後橫掃天下的金國騎兵。
打大宋,17個騎兵可以擊潰兩千宋軍,富平一戰,數萬對陣二十萬宋軍精銳,大勝;
打西夏,宜水之戰一千騎兵可以打敗西夏三萬人;
遼國也被打得很慘,出河店一戰三千打十萬,護步達岡之戰,兩萬打七十萬~
鼎盛時期,女真滿萬不可敵,不是空口說的,整的打勝仗都跟鬨著玩似的,以少勝多都是常態;
王燁知道人家牛逼,自然是要努力學習的,騎兵,堅忍,重甲,弓矢,所謂女真四長;
堅忍是人家的品質,這個慢慢學,但是其他是可以學習的,比如甲胄,軍陣這些;
金國騎兵,陣型上是輕重混合,披甲具裝騎兵,搭配輕騎兵,大約二比三的比例;重騎兵破陣,輕騎兵用弓箭破敵。
說起弓箭,女真或者說以後的金國騎兵是很特彆的,騎弓的拉力不高,一般在七鬥左右,但攜帶的箭支頗多,在100~300之間,箭支形狀獨特,箭頭長達6/7寸,也就是在18厘米~22厘米之間,而且形狀細長像一根鐵鑿子一樣,穿透力極強。
弓輕而且箭矢又重,所以這射程就短,所以金軍騎兵一般在相距50步之內,也就是不到75米的距離才會射箭,而重箭在近距離投射時殺傷力極強。
而燕雲騎因為開了掛,更猛!
最起碼弓箭上是更猛的,弓拉力在一石五鬥左右,箭矢分兩種,一種輕簇,遠射,一種重箭,近距離破甲。
真正做到了能遠能近,燕雲騎也是可以貼身肉搏的,而且近身格鬥用的是長槍,對比人家鞭鐧錘刀之類的,那就是長手,長手的優勢在於,你想用錘砸到我的前提是先躲過我的槍。
戰場上每次攻守,都是搏命的賭,賭輸了,躲不過你人就無了,也就沒有了出手的機會~
這就是一寸長一寸強!
而且為什麼一般騎射的騎兵不配長槍?就像為什麼負責近戰肉搏的具裝騎兵沒配備弓弩?
因為要求太高了啊,遠程切近戰是要時間的,騎兵對衝,這相對速度能達到二三十米每秒,最多射出一輪,而且馬上射箭基本都是準確度靠蒙的拋射,很容易就來不及換武器,拿弓去打人家刀槍?
而燕雲騎則不同,主副武器切換極快,最後一箭甚至可以在二十步左右的距離射出,然後快速換回長槍!
扯遠了,說回眼前的戰場,史文恭原本對自家騎兵的戰鬥力原本是大略有些信心的,雖然不是塞外草原民族,但是大略也可以算是從小長在馬背上的,騎術是很好的,也是自小習練的武藝,應該是騎兵精銳了。
而且曾家五虎的名聲有些水分,但到底也都是算是高手了,以一當百有難度,以一當十還是沒問題的,再加上自己和蘇定~
所以史文恭衝鋒出去的時候,是大略有幾分把握的。
唉~
隻能說還是年輕見識少!
一百二十步,王燁射殺了曾家第二子—曾密!
一百一十步,燕雲騎第一輪仰射,箭矢如雨,一百八十騎士,說出來不多,但是鋪陳開來,也是好大一片,真的是箭如雨下。
史文恭瞳孔一縮,這群騎兵有問題!
史文恭眼看著對方的一員普通騎兵,左手弓上有四支箭?!
連珠箭?!
這大概不算是連珠箭,對燕雲騎來說隻是最快速度把箭射出去的一種基本操作。
六十步,燕雲騎已經射出了三輪箭矢,其中最後一輪是射在對麵後麵步兵軍陣中的;
四十步,手中最後一支重箭射出!
王燁自認“打不過”的史文恭,自然就是重點關注對象。
十餘支重箭,集火近距離攢射,就是史文恭自負身手了得,也是真的扛不住!
史文恭奮力撥開了四五支箭,依然是被四五支箭射落下馬!
而王燁是沒有管史文恭的,既然點出來他能打,燕雲騎就會有手段對付他。
王燁開弓了四次,第一箭就射死了曾密,第二箭射死了那個看上去最厲害的曾塗,也就是曾家老大,第三箭主動偏離了一點點,射中了那個蘇定肩膀;
第四箭就是隨意射殺了一個長得難看的高大騎兵。
二百對二百,尚未短兵相接,曾頭市已經死傷慘重!
或者說已經基本上全軍覆沒!
衝鋒在前的糜貹,一斧子砍死了曾家老三曾索,號稱文武雙全,讀了書的曾魁則死於亂箭之下~
王燁換了戟之後,麵前也不過十來騎幸存而已~
身後就是王石頭,許貫忠,金麟,阮小七等猛人!
碾壓局!
戰馬沒有停步,徑直撞入步兵陣中!
方天畫戟,橫掃,劈砍,勾,劃···
無一合之敵!
接近二百騎兵衝入不過四百人的散亂軍陣中,又不成軍陣,也沒了統領!這就是災難!
身前一空,已經來到了曾頭市門下,隨手撥開了射過來的神臂弩箭矢,
掛了畫戟,然後取弓在手!
“嗖嗖嗖嗖!”
箭矢極快,而且聲音都快連成了一聲,打過遊戲的都知道,攻擊力高了以後,就要提升攻速了,王燁箭射的沒有什麼花活,就是快!
箭快!
射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