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的戰事結束的極為草率,堪稱虎頭蛇尾的典型,對梁山來說,對朝廷來說,這都是計劃外的情況。
梁山本來就沒有做攻打大名府的規劃,當初想的也是救出盧俊義就算,就是撈一票也是想著隨便撈點就行。
實在沒想到是這麼個局麵。
整個五月和六月,一個半月的時間,梁山就這麼陷入到相對平安無事的階段,整體就是消化此次戰鬥的戰果,調整各處人事變動。
不止是梁山,也包括徂徠山、長山、長島、白翎島、海州等處,都進入到一個相對無事的階段。
朝廷不來找麻煩,梁山自然也沒有主動去攻打哪裡的打算。
除了上山的百姓更多了些,自然大略太平無事。
似乎大名府這檔子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當然,還有個影響就是梁山如今的江湖地位,更高了些,高的已經是不像綠林道的人了。
王燁在七月巡視了徂徠山、長山、海州、二龍山各處,也算是檢閱,雖然有些小問題,但是問題不大。
實際上在梁山野戰序列,保持著絕對的武力壓製,梁山保持著錢糧控製,人事任命安排權力的情況下,整體發展形勢又那般看得見的勢大的情況下,自然無礙。
王燁從幾處守備軍中,抽調了三千兵,一部分送到濟州島,組建左軍第二團和甚至第三團;一部分留在二龍山,以加強唐斌對二龍山這一群良莠不齊的山賊的控製,一點波瀾都無。
再和唐斌喝了些酒,遇到了有名的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這是真納頭便拜了,喝酒,安撫,收買人心~
然後王燁就回了梁山。
如果說梁山七月有什麼大事的話,那自然也是有的,比如討論一下王燁的稱呼問題。
寨主、恩公、主君、少爺、主公、燁哥兒···
這稱呼太多了些,在梁山四月擴軍的時候,就已經有萬俟卨提出,梁山該有個響亮的相對正式的稱號了。
在駁回了王燁自己提出的少帥稱呼,再去掉時遷提的梁山王這種聽上去就不好聽的,還有阮小七提出的海王這種不靠譜的,最後一群人熱火朝天的商量了許久~
最終定下了一個名號——
安東都護府!
梁山白衣秀士王倫正式任命為大都督。
不倫不類的大都督。
雖然沒準備儀仗、服飾、祭典什麼的,但是該有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在梁山水軍一團、近衛軍、右軍一團、二團之前,王燁一身夜凱,手持霜之哀傷,還是自有幾分威儀的。
就是這原本有些潦草的儀式,也變得有些鄭重。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本;禮義者,禦世之大防。其施花石綱於東南,決黃河口於河北,天下荼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台抱怨,有司毒虐,天下汙濁,於是人心離叛,百姓貧苦無以為生,忠良失時流落塵埃···”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王公以弱冠,獎帥三軍,複土於海外,揚威於天下。神勇冠絕當世,仁義著於天下,今承天命,天封安東都護府大都督···”
文章寫的王燁不太懂好壞,就是覺得還行(一邊百度一邊自己寫,文言文費勁),總結來說,就是這皇帝不靠譜,王燁就打算給王倫封個安東都護府大都督的職位~
當然指望那麼些人,記住聞煥章念得文章,那也不現實,畢竟聽到的人有限,聞煥章嗓門不算多高。
而王燁自己念誇自己的東西總是有些羞恥,所以大部分人,還是看布告。
儀式過後,數萬大軍三呼萬勝!
這事也就那麼過去了,並不如何正規,但是有些東西已經在悄然改變。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貼出來的布告:
“諸位豪傑,各安職司,悉宜遵守,勿傷義氣。
梁山泊總統領,安東都護府大都督——白衣秀士王倫
掌管機密軍師四位:
左軍師——文武雙全許貫忠兼高麗鎮撫使
右軍師——賽蕭何聞煥章兼梁山知寨
前軍師——金劍先生李助(兼管高麗軍情司)
後軍師——小張良蕭嘉穗(兼管五蠡司馬)
【都督府屬官】
司馬——萬俟卨
親衛統領——王石頭軍銜-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親衛統領——李天錫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親衛統領——玉麒麟盧俊義,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親衛統領——鐵胳膊蔡福,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親衛統領——夜叉王德,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親衛統領——竺敬,軍銜-從九品下:陪戎副尉
【梁山】轄徂徠山、長山、二龍山
總知寨——聞煥章(兼)
提舉製造軍器所監造官——金錢豹子湯隆
總探聲息頭領四員——旱地忽律朱貴(兼管酒店),鼓上蚤時遷(兼管聽風營),幻魔君喬道清(東京哨探管事),浪子燕青(東京哨探管事)總管山寨采買兼私鹽販售頭領一員:笑麵虎朱富
總管山寨牲畜馬匹采買頭領一員:金毛犬段景住
預備役總教頭一員:張教頭(林衝嶽父)
掌醫藥頭領一員——神醫安道全
徂徠山知寨——摸著天杜遷
長山知寨——錦豹子楊林
二龍山知寨——拔山力士唐斌
二龍山轄頭領步兵指揮使——撼山力士文仲容(抱犢山),移山力士崔埜,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
【長島】
知州——李冕
【海州】(宋)
知州——馮瓚
高麗半島:
安撫使——趙鼎(總領半島政務)
監察禦史——鐵麵孔目裴宣
監察散騎郎——急先鋒索超
【濟州島】
知州——神算子蔣敬
預備役總教頭——王進
提舉造船司監造官——玉幡竿孟康
提舉營造司監造官——九尾龜陶宗旺
提領醫官——成湘、牟介
【全羅道】
光州知州——蔣興祖
光州通判——李資孝
全州知縣——張老九
羅州知縣——劉洪
【慶尚道】
晉州知州——蔣邵祖
昌原知州——韓浩(隱)
昌原通判——韓誡(隱)
【前軍】(高麗海州)
前軍第一團:
都統製:天下無雙—杜壆,軍銜-從五品下:遊擊將軍
副都統製:李浦,軍銜-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指揮使:魏名,軍銜-從七品下:翊麾副尉
指揮使:曆天潤,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指揮使:神槍—史文恭(騎),軍銜-正八品上:宣節校尉
前軍第二團:
都指揮使:賽尉遲—呼延通,軍銜-從七品下:翊麾副尉
副都指揮使:出林龍—鄒淵,軍銜-正八品下:宣節副尉
指揮使:中箭虎—丁得孫(騎),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指揮使:卓茂,軍銜-從八品上:禦侮校尉
前軍第三團:
都指揮使:潑李三—李寶,軍銜-從七品上:翊麾校尉
指揮使:百勝將—韓滔,軍銜-從九品上:陪戎校尉
指揮使:一枝花—蔡慶,軍銜-從九品下:陪戎副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