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所說的偷渡,是年前剛發生的,楚州鹽城百姓偷渡濟州島的事情。
如今大宋境內,除了太湖周邊,數量眾多的滯留百姓之外,實際上各處沿海城鎮,尤其是離濟州島不遠的淮南東路和京東東路,也有頗多百姓聚集。
如果有可能,他們不會在這種完全沒有聯係到梁山的情況下,直接去海邊,甚至是準備直接“偷渡”。
而是冬天以及開春的青黃不接,本就是百姓凍餓而死最多,過得最艱難的時候,所以他們並沒有多少選擇。
而對梁山來說,隻要這部分百姓進入高麗,那就是梁山統治這半島的基石,分田之後,無論是產糧還是納稅,都會是很重要的基礎支柱,畢竟有百姓,才能有兵源還有軍餉。
而且因為梁山的救命之恩,他們還會有相當高的忠誠度~
所以宗澤自然對這部分百姓很重視,年都不過了,不僅是上報給王燁,同時也在抽調海軍第一團和海軍第三團,出發大宋沿海轉運這部分百姓。
因為靠他們自己來濟州島真的太過艱難了些,這偷渡的這一批百姓,有百人規模,均是青壯,而最後活著到達濟州島的隻有十餘人。
不說心地善良,悲天憫人什麼的,隻是從功利上來講,這般情況也不合適,一旦傳出去,對梁山吸引大宋百姓上山極為不利。
所以如今宗澤和蔣敬就在處理這部分事情,反正肯定是不能等元宵節之後再開衙乾活了。
當然梁山的節日氛圍,實際上一直也不是很濃,第一年是初到濟州島,篳路藍縷的,活下來比較重要。
今年梁山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些,有了些過年的熱鬨樣子;但是頭領是沒怎麼過年的,畢竟王燁不在。
除了安撫在家帶孩子的劉婉兒和母親,有些愧疚之外,王燁並沒有太多的感觸。
且不說梁山的春節,隻說這又開始了大規模百姓轉運及安置的事情,同時開始的還有布置春耕等諸多事宜,自然是忙碌的。
而這種忙碌,實際可以說是一種生機勃勃,或者說能看到希望的忙碌。
此時最清閒的大概是梁山各軍了,如今梁山已經暫停了各處的局部戰爭,除了屠龍手孫安領著後軍在對泰封步步緊逼之外,其他的都消停了。
可以說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嗯,誇張了些,但是把盔甲送到工坊去修補還是在做的,包括神臂弩、平常用的刀槍劍戟,也都在維修保養。
各軍補充隊伍,傷殘的安置休整~
梁山軍得了休整和喘息的機會,又趕上年節,自然也是分批次放假,回家過年。
而每一次梁山士卒回鄉過年,都能帶來一次投軍熱。
因為在王燁以及整個管理層的微操之下,如今梁山治下百姓的樸素智慧認知中,在王寨主手下當兵,真的是一個風險不太高,而受益很大的營生。
畢竟隨著勞役以及梁山稅收體係的完善,哪怕稅收不高,可是本身種田也不是暴利行業啊。
種田隻能實現溫飽,是不能發財的,雖說對比當初朝不保夕,溫飽已經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了。
都說人的煩惱分為兩階段,當吃不飽的時候,煩惱隻有一個,就是怎麼吃飽。
而吃飽了之後,就是一堆煩惱了。
**也是一樣,當初餓的要死,自然隻吃飽就行。
而吃飽了之後自然就會想著,如何能給家裡添置些家具?如何換成大點的磚瓦房?過年給閨女做身新衣服,最起碼扯個頭繩,平日裡好日子也想著買些肉來貼補下~
於是最後發現,糧食換的錢總是不夠用,繞了一圈,能吃飽飯過後,依舊算是窮人。
種地果然不能發財。
所以才有那麼多膽大的,跟著梁山海軍第三團的船隊到江南做生意,因為如今梁山作為根據地的重要濟州島,它是個島,各種物資不是很充裕,總有些東西是不能自己產的。
而江南又慣常是富庶之地,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倒賣物資的商人。
而最大的商旅,其實就是梁山官營的海軍第三團艦隊。
隻是經商可能富裕,但是不能轉地方當官或者為吏啊,這社會地位不是經商能帶來的。
所以最後大家發現,種田的日子過得沒有當兵的舒坦,自然而然的,也就想著當兵了。
這也是梁山軍政體係運轉的一個結果,政治就是分蛋糕,如今這蛋糕分的就是傾向於當兵的這些人。
這些複雜的事情自有宗澤、趙鼎、蔣興祖他們處理,王燁一直以來信奉的就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自然能比自己做的更好。
王燁自己嗎,如今就閒著在等,等戰爭的開始~
王燁不知道曆史上,達魯古城之戰中遼軍號稱二十萬的大軍,到底摻了多少水分?
但是現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如今看到的遼國大軍水分並不大。
統帥和許貫忠預計的基本一致,都統耶律斡裡朵、左副都統蕭乙薛、右副都統兼監軍耶律章奴。統領的有一萬精銳宮帳軍,四萬部族兵,另外還有四萬多的京州兵,合計也是十萬大軍,而且就是京州兵也算是正經披甲的輕騎兵。
還有輔兵以及其他征召的部族,也有四五萬人,也多是能騎馬開弓的,營地連綿十數裡,端的是壯觀的緊。
二十萬大軍,就是王燁這種心臟大的,也不得不慎重。
當然慎重也沒換衣服,王燁依舊選擇穿著狐裘裝書生。
如果是以前,王燁現在就不會在帥帳,而是會出現在戰場的最前麵,讓金國和遼國都知道一下,什麼是最強的斥候。
但是那是以前了,如今王燁就是手癢,也忍住了。
梁山之主善射,這名聲就隻當名聲便是了,可以理解成保存實力,也可以理解成王燁的轉型之路。
如今,王燁就是這片戰場上梁山大軍的統帥,一個元帥,而真正的統兵將領則是杜老大。
杜老大被稱為梁山王燁之下第一武將,可不僅僅是能打,同樣也是帶兵的好手,無論騎步統領,都是一等一的水準。
無論是衝陣破陣,還是斥候戰,指揮的井井有條。
而且燕雲騎本身就極為擅長這種輕騎兵之間的接觸戰,所以在斥候戰中,梁山軍斬獲頗多。
也算是向遼國和新鮮成立的大金,展示了自身武力。
同樣的,王燁一行這段時間他們也見識到了金國的精銳騎兵,出自苦寒之地同樣是曾經一無所有的金國騎兵,他們展現的堅韌超過了一般人的想象。
先說如今寒風刺骨、天寒地凍,這般惡劣天氣中,金國騎兵依舊保持著旺盛的戰鬥意誌。
再到戰術方麵,騎兵鑿陣和對撞本是不常用的打擊手段,卻讓金國當成了常規戰術使用,甚至能在鑿陣之後,完成整隊,繼續反身衝鋒。
這不僅僅是戰術組織和技戰術問題,最關鍵是士氣。
如今的金國騎兵是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