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燁來說,武鬆不是忘了。
而是王燁覺得武鬆做個都頭也挺好的。
濟州島沒有合適的都頭,開城也沒有,甚至各州基本上也沒有的。
之前這個問題不是問題,是因為大部分州縣都是有駐軍的,而且大軍剛過,治安案件很少。
但是現在不成了,大宋移民不少,自然不都是謙謙君子;
高麗百姓逐漸接受梁山的統治,也不是當初那麼的謹小慎微~
所以梁山不僅缺都頭,還缺仵作,缺各種專業人手。
於是武鬆就成了濟州島的總都頭。
王燁還找朱富去請了他師父李雲,青眼虎李雲。
做都頭簡單嗎?
不算太難。
容易嗎?
也不太容易。
除了那些天生合適的,還需要經驗,畢竟,除了武力值,都頭還需要經驗,人情世故,刑偵破案等等。
武鬆在戰場上自然也是能發揮的,隻是武鬆不喜歡騎馬,不是不能,是不喜歡。
那讓他做都頭,然後照顧好自己哥哥嫂嫂,也是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安排。
人生非得那麼“精彩”嗎?
如果可以的話,王燁希望武鬆的生活是一本波瀾不驚的小說,沒有大起大落,沒有波瀾起伏,什麼血濺鴛鴦樓,大鬨飛雲浦什麼的,沒有這樣的故事也可以~
至於欒廷玉,則是和武鬆大致差不多的安排,欒廷玉領著祝家莊一群小孩子過活,就在濟州島,隱姓埋名的。
隻是若欒廷玉不出來做事,如何養活這一大家子人?
要知道祝家莊的人被扭送到官府之後,確實下場不是很好,目前來看,已經是沒有活人了。
這一家女人小孩,沒有欒廷玉罩著,可是真未必能活下來。
所以欒廷玉就成了濟州島守備軍的一營指揮使。
說到這守備軍,除了濟州島,王燁是逐步減少地方守備部隊的。
一直以來,梁山都是進攻,地方防守是比較少的,而前線守備工作則是由輔兵協助防守,如今十萬大軍就分布在各處前線,所以各處守軍自然是不太需要的。
歸根結底,還是要軍和“警”分開的。
當然武鬆和欒廷玉,對王燁來說,隻是安排上的選擇,有些人就比較麻煩了。
比如楊誌。
“見過齊王~”楊誌拱手道,禮節甚恭。
“楊兄莫要如此多禮,自家兄弟,喊寨主,喊燁哥兒都可以,喊我齊王,總感覺有些見外。”王燁笑道。
楊誌不是一般的見外,似乎梁山對楊誌來說也是一家做事的“公司”~
“當不得恩相如此稱呼~”楊誌道。
王燁心中也是無奈,這恩相的稱呼,怎麼老感覺稱呼的像是個大反派呢?
“我知道楊兄對此番安排或許心中有些想法,特意來尋楊兄說說話。”王燁道。
回到濟州島之後,種種接風瑣事不提,關於楊誌的事情,確實是排到了相當高的優先級上。
“末將無能,讓恩相費心了~”楊誌拱手躬身,有些惶恐。
王燁上前半步,扶起了楊誌。
“非是楊兄無能,是楊兄的枷鎖太重,做事不免著急了些。”王燁歎道。
楊誌鼻尖一酸,險些掉下淚來~
楊誌心裡苦,但是楊誌不說。
實際上楊誌是個什麼樣的人?真的有誰關注過?了解過?
因為背負著楊家將門的榮耀,又因為自小的長相問題,楊誌是真的沒有誰去想著了解他的。
所以能說會道的人,不需要多說什麼,隻要兩句話能說到人心坎裡去,也就足夠了。
當然也不是嘴皮子的事,人心都是相互的,王燁對自己怎麼樣?楊誌不知道嗎?
當然,王燁這個人對大部分梁山頭領和將士,都是很夠意思的~
咳咳,扯遠了。
隻說王燁一句話弄的楊誌話都不會說了。
倒也不隻是王燁一句話撩撥到楊誌心間這麼簡單,主要還是楊誌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子非魚,不知魚多慘~
“末將三十有二,一事無成,卻是··卻是···”
“無礙的,大丈夫隻要行正坐直,終有成事的一天的。”王燁安慰道。
實際上楊誌是不是因為年齡問題著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楊誌一個做事急切的理由。
這代表著之前楊誌在梁山上的種種不適應過去了,王燁還會給楊誌一個展示的機會,還會重用。
人說,知恥而後勇,楊誌這段時間,自然也明白在梁山時自己做的不好,然後從近衛軍指揮使調到陷陣營的時候,也是多想的。
而一個人隻要還想著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自然就能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