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腦子告訴自己前方沒有埋伏的時候,王燁就莽上去了。
至於對張覺是不是信任,那倒是並不太重要。
“嗖!”
“嗖!”
“嗖!”
“嗖!”
“嗖!”
“······”
無論是偷襲,還是騎兵作戰,最好的進攻方式是弓箭,王燁不喜歡火箭,影響射箭的速度。
但是狼騎是有專門放火的箭矢的,夜襲如果不放火,那就和吃麵沒有蒜一樣索然無味。
“寨主,此處通的是糧草所在之處,這邊是帥帳所在。”在一處岔口,張覺適時開口道。
張覺騎馬跟著王燁,披甲,但是隻有防身的短兵器,沒有弓箭,無害,這就是誠意。
如果有任何的不妥當,張覺必然是第一個死的,或許有人能置生死於度外,為了勝利做個人的犧牲。
但是根據王燁見過許多人的經驗,張覺應該是沒有這種覺悟的。
當然,對王燁來說,無論是糧草,還是那兩位姓蕭的統帥,都不算什麼重要的事情,有效殺傷遼國士卒,然後製造大混亂才是最重要的。
營寨真的亂了,就不是都統、副都統能收攏好的了。
“放火殺人,今日若是夜襲能成,張將軍當居首功。”王燁道。
嘴上說著話,手上卻沒停,數萬人的營寨,麵積很廣,營寨之間,已經有人開始射箭了,王燁到底是換了方天畫戟。
沿著營寨內主乾道,打馬衝鋒而去。
主乾道是營寨內方便部隊集結出戰的預留道路,大部分營寨都是要有的,畢竟營寨不能做成迷宮,總是要留個路出來的。
王燁之所以吼那麼一嗓子,不是提醒遼軍起夜,而是為了製造更大的混亂。
兩裡的距離轉瞬即逝,這個時間最多隻夠大部分遼兵從營帳內出來,但是並不能做好有效的準備。
然後這群無頭蒼蠅一樣的遼兵,就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隻能說在統領騎兵作戰上,王燁確實是會的,選擇的時機很好。
王燁手中方天畫戟翻飛,跨下烏騅奮勇,一路上端的是無一合之敵。
刺、砸、勾、掃,種種招式使將出來,在一身怪力和遠超常人的反應速度的加成下,更是顯得銳不可當。
烏錐也很聰明,無論是衝鋒的速度,還是在王燁揮動畫戟的低頭,隻能說配合的相當完美。
而身後的狼騎配合也很默契,有放火的,有援護將主的,有擴大殺傷的···
在這人均杜遷杜總管的狼騎營中,其中表現最優異的是董平,雙槍舞動處,如水銀瀉地,殺人效率極高,宛如鋒矢陣的另外一個箭頭。
至於李天錫和王石頭,他們是緊跟著王燁,做護衛職能更多一些。
一路衝鋒,留下一路的屍體。
四百規模的騎兵實際已經很大了,在數萬兵馬規模的營寨中,已經是可以攪動風雨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噠噠噠!”
“噠噠噠!”
“噠噠噠!”
“······”
規模更大的馬蹄聲響起,是燕雲騎的大隊騎兵到了。
領兵衝鋒在前的,是杜老大。
如果說四百規模精銳非常的狼騎,隻是造成混亂的話,那萬餘騎規模的燕雲騎來到,對這四萬多遼兵規模的營寨來說,便是滅頂之災。
摧枯拉朽,勢不可擋。
這是一場成功的夜襲。
而我們從場外人的角度看一下,這場夜襲能成的關鍵,便是張覺。
簡單來說,張覺是十一月初二入夜時到的梁山大營,然後回到遼國營寨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初三的天明了。
張覺跟梁山說的,還有跟蕭特末、蕭察剌說的都是明日夜襲。
所以啊,這種重要的事情用明日這種言辭就不嚴謹~
嗬嗬,開個玩笑。
張覺知道,完全瞎編的謊話並不太能騙人,所以張覺跟蕭特末和蕭察剌說的基本上都是真話,包括後麵蕭察剌安排的人盤問的各種對話細節。
編故事,總是沒有說真話簡單的。
除了這個“明日”。
當然雙方對這場夜襲的需求也不一樣,一個想著是把白天的戰鬥變成夜戰而已;
一個是想著占些便宜,提振一下士氣就可以。
所以這就給張覺留下了足夠操作的空間,不然的話,一個漢兒軍的營指揮使,如何能把一側營寨的防禦,悄無聲息的破壞掉?
在他非軍令集結部隊的時候,就已經被砍了頭了。
所以張覺的這波操作,可以說除了夜襲時間提前了一天,其他基本都是在遼國統帥都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