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騎馬太多了,大腿都快磨出繭子來了,前兩天還破了皮,可疼了。”
“而且人家說騎馬久了,容易影響子嗣,也不知道真假~”
“所以~”
“得加錢!”
兀顏光忽略了王燁的那堆廢話,隻問:“加多少?”
“我要遼陽府、沈州,然後從沈州往南到海邊,西邊也不說到遼河了,便到渾河吧。”王燁道。
“如此,咱們還是戰場上見吧,告辭!”兀顏光滕的站起。
“慢走,不送。”王燁依舊麵帶微笑。
而且說不送,就不送,連起身都是沒有起身的。兀顏光深深的看了眼王燁,然後便真的走了。
······
“所以我要價高了嗎?”王燁問李助和杜老大。
“倒是也不高,就是遼陽府是遼國東京,人家有五京的,給你一個,變成四京了,說出去不太好聽。”李助笑道。
確實要價不高,要知道遼東半島本來就是梁山的了,然後遼東半島往北是大家都不要的長白山脈,那地方是大蟲的,自然也不存在遼國給不給的。
所以王燁不過是從辰州往北,南北長不過三百五十裡,東西寬平均不過二十裡的狹長區域罷了。
哪裡多了,是吧~
“這談判,許我要的,許他還的,是吧。這生意還沒談好呢,就掀桌子走了,真不講理。”王燁有點委屈。
“恩恩~”杜老大點頭
“哈哈~”李助大笑。
一陣笑鬨,話題還是要回歸正題的。
“這兀顏光倒是以使節的幌子打探軍情多些,不理他,且說如今金國出三萬匹馬,要遼國皇帝的腦袋,如何處理?”杜老大皺眉問道。
“天祚帝的人頭可不止這個價,這個做不了。”王燁搖頭道。
“那進攻遼國大軍,然後對半分戰利品呢?”李助問道。
人家提第一個建議,就是提下,第二個才是人家真正想做的。
“遼國是衰弱的狼,金國是正在長大的虎,我倒是不建議咱們去助他們。”杜老大對進攻遼國沒意見,但是對幫金國有意見。
“如今還是遼國最強,遼國才是現階段最大的敵人。”李助道,這就是提出不同的意見了,遼國就是真成了虎,也能處理的。
“就是因為遼國看上去最強大,所以大家才研究著怎麼組團打他?前日咱們的官家,再次接見了馬植,已經大略傳出風聲來,想來官家已經開始準備海上之盟了,就是聯係金國,共同攻伐遼國~”王燁道,心中有些感慨,這就是曆史的車輪滾滾往前嗎~
馬植,名字很多,先是改姓李,名良嗣,後又因為徽宗讚賞他的投靠,賜以國姓,更名為趙良嗣。
反正就是這麼個人,憑借一己之力,推動了整個海上之盟的進行,間接或者說直接導致了靖康之變的發生。
隻是這人大概是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出使遼國的時候,馬植主動的找上門的。
其人本為遼朝大族,官至光祿卿,史書上記載是因為覺得,天祚帝昏庸暴虐,政治**,民不聊生,外加女真族的崛起給遼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覺得遼前途灰暗,危在旦夕,便有了投靠歸順宋朝的想法。
而金國1115年初立國,然後屢戰屢勝,打的遼國一副亡國的樣子,然後才有這聯金伐遼的事情。
然後大概是公元1118年,這事才真的通過登州到遼東的海上交通,進行正是的盟約商定,這就是所謂的海上之盟。
所以這大概就是梁山加入遼東局勢之後,遼國的處境更不妙了,然後宋國官家和朝廷下定決心要趁勢取燕雲十六州,然後果斷的加快了進度~
對於改變曆史進程,王燁的態度是無所謂,畢竟如果不是為了改變曆史,自己折騰這些乾什麼?
先知先覺?
以前有用,以後就不用了。
“如今,這遼東愈發熱鬨了~”李助搖頭道。
這就是自己的不足了,燁哥兒總是能見微知著,一些小的事情上,就能看出來這天下大勢來,但是自己就不成了。
官家召見馬植,現在得叫趙良嗣了,這事自己也知道,但是就沒有這方麵的判斷。
“那就快刀斬亂麻,對手都弄死,遼東就是我們的。”杜老大的思路簡單、直接、正確。
“二哥說的對,無論遼或者金,對咱們都是敵人,所以得想辦法讓他們打的熱鬨些,但是也不能讓遼國真這麼敗了。幾十萬部隊的潰敗,繳獲會讓金國一波肥,所以這中間的尺度就很難把握,不過我倒是想到了一個新的思路,或許能成。”
“什麼思路?”
“渤海大氏!”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