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還是要回家過的。
蕭嘉穗來遼東,本來就是來犒賞三軍的,因為有些軍隊,就沒法回家過年,比如前軍和燕雲騎。
他們是要駐守在遼東的。
因為遼東這地方現在有點亂。
這其中又涉及許多調整,最重要的便是投奔的渤海族、燕雲地漢兒百姓投奔的安置,是調整到高麗北部?
還是就近安置在遼東?
很多事情,需要考量利弊,但是做之前,實際也隻能推演未來的可能,這時候,需要一個拍板的人,在梁山,這個人就是王燁。
王燁做出的決定說不上對錯,隻能算是選擇。
王燁選擇把他們拆分安置,大部分安置到高麗半島。
如今高麗北部,幾處平原的開發已經大體看出樣子來了,當然,農田開墾,最重要的是挖渠引水,做灌溉。
隻要水利做好,剩下的就交給老天。
而現在,為了安置這些人,尤其燕雲地漢兒這些人,需要做的就是村鎮、縣衙、區劃、百姓遷徙布置這些瑣碎的事情。
如今的梁山做這些,已經沒當初那麼難了。
人是有適應能力的,一個組織或者說政權也是,曾經的梁山缺官吏人才,如今已經超過三百萬百姓,就不那麼缺了。
一是名分的改變,讓一些讀書人,尤其是江南的讀書人,甚至是各地的吏,放下心中那點堅持,投入到梁山建設的過程中。
二來,也是王燁一直堅持的軍隊讀書規劃,差不多到了收成的時候了。
人這個群體,隻要基數夠大,總能找到靈醒的和出挑的,軍隊養成的忠誠與紀律的習慣,也能讓這些人在做吏的時候,迥異於那些有做事經驗的大宋來的“吏”。
經驗和忠誠,優勢互補,完美銜接。
好吧,實際操作過程中,當然不會那麼完美。
自然也有原本正直的退伍士卒,被滑吏給帶歪的。
好在讓王燁欣慰的一點就是,這個時代的道德水準,尤其是能吃上飯之後的道德水準,大體還是讓人信得過的。
當然對王燁來說,道德水準是個相對麻煩的事情,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王燁做的最難的事情,便是調整自己的三觀,好讓自己顯得不那麼另類。
······
臘月二十,大致安排了遼東諸事,王燁就開始動身回濟州島了。
從遼東到濟州島,一路坐船,有一千六百裡,不坐船來不及,王燁坐的阮小七的船。
“七哥最近可還好?”
王燁抱了下阮小七,許久不見,確實是有些想念的。
阮小七爽朗一笑,道:“自然是好的。”
當年的漁村好漢,如今的海上蛟龍,阮小七做夢的職業規劃,都沒有到這個高度。
“七哥最近辛苦。”王燁道。
“我倒是不辛苦,沒有扈成兄弟和五哥辛苦,他們跑船比較多。”阮小七道。
倒不是謙虛,而是阮小七主要負責的不是運輸百姓,而是戰鬥,跟遼國、跟高麗海軍,有時候還有大宋的,沒名堂的船。
立在船頭,倆人一陣閒聊些家長裡短,隻身份地位不同,這話題不免又轉到正事上。
“關於海軍的編製,一直都不是很夠,各處都是捉襟見肘,七哥這裡如何?”
“第四團這裡有五千七百兄弟,主要操持的也是百多料的戰船,人數倒是夠的。”阮小七撓撓頭,笑道。
養海軍花錢。
很花錢!
戰船購置與養護、非戰鬥死亡撫恤、軍餉裝備加在一起,海軍是比步兵費錢的。
阮小七如今已經不是當初的阮小七了,很多事情自然是懂的,大家都想升官發財,也都知道管的兵越多越好。
可是阮小七還是那個阮小七。
依然是那個爽直講義氣的阮小七,他知道王燁的日子過得並不富裕,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從年初,梁山便是大略有十萬大軍的,如今一年過去了,沒有大規模擴種編製,這其中固然有諸多原因,但是財政上的問題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該為手下兄弟得的,阮小七自然會為兄弟們爭取,但是如果說是編製這種事情,阮小七覺得解決方式有挺多的,沒必要非得擴海軍編製。
“人數若是夠,七哥也不會要那麼多俘虜上船了。”王燁搖頭道。
對海軍,王燁的要求是固定的,但是給的支持上是不夠的,大部分船,實際是海軍幾位統領想辦法弄的。
包括但不限於強買強賣、搶劫、勒索。
海軍很大程度上是靠搶劫在養活自己,有些時候還能補貼梁山一些。
最典型的就是李俊。
為什麼李俊現在升官,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海軍統領第一人,然後其他人沒鬨騰。
賺了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