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隻是武藝還是要好好練的。”王燁道。
武藝的作用,很多時候不是為了真的能用上,而是在戰爭真的到那種程度的時候,武藝就是最後保命的手段。
“嗯~”
······
參加了遇難將士的葬禮,撫慰了冷寧家眷,王燁便回了濟州島安東都護府官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臘月二十八,是王燁回來的第一次會議,也是年前的最後一次會議,參會的人不多,有:
宗澤——安東都護府長史兼安東都護府中書門下平章事(主管政務);
趙鼎——安東都護府參知政事兼開城知州(副管政務,宗澤之副);
萬俟卨——門下侍郎,政令起草,佐齊王;
呂頤浩——戶部尚書;
蔣敬——戶部侍郎兼濟州島知州;
韓浩——吏部侍郎;
呂好問——禮部侍郎;
蔣興祖——兵部侍郎;
裴宣——刑部侍郎;
湯隆——工部侍郎;
算上做書記的聖手書生蕭讓,也不過十二人罷了。
隻是這會議,便不是那麼輕鬆了。
“諸位坐便是,咱們梁山椅子又不金貴,若是覺得硬木椅子不舒服,回頭咱們再加上軟墊?”王燁道。
這會議的開場便有問題,王燁沒到,他們不坐還能理解,王燁坐了,還都站著,這就有問題了。
蔣敬、湯隆便順勢坐下了,萬俟卨眼珠子動了動,還是站著了,王燁是個大氣的,同僚不好得罪。
宗澤也是頭疼,回頭看了眼坐下的倆人,蔣敬又站起來了。
湯隆就不一樣了,自顧安坐。
呂好問當先拱手道:“複齊王,今日不同於往日,我等如今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倒是不到坐椅子的時候。”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把人家宰相的椅子給抽了,然後大宋就形成了百多年站著議事的習慣,如今這個習慣,呂好問想把它延續到安東都護府。
作為禮部尚書,如今主要抓的是教育,但是這禮儀方麵,也是要管管的吧。
“如此,我便也站著吧,如此也顯得我個子高些~”王燁也是起身。
用魔法打敗魔法!
我一個來自八百年後的彆頭,還治不了你們這群彆頭了?
大殿內趙鼎、呂頤浩、呂好問、韓浩、蔣興祖幾人麵麵相覷,都是飽學之士,心中卻是不由閃過一個念頭。
此人智足以拒諫。
不對,這是形容商紂王的,哪裡能用在王燁身上?
史記原文: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又是一陣鬨騰,到底是王燁頭鐵,呂好問牽頭的正禮儀計劃,胎死腹中。
正常來講,應該是宗澤開始進行年終彙報的,彙報一下一年的成果,做個總結,感謝同僚們一年的辛苦,然後展望下未來,這才是正經議事的流程。
隻是這已經臘月二十八了,各處節禮都發下去了,各處知州也都述職之後休沐了,這就不合適長篇大論的做年終總結了。
本來王燁也是打算今天,做個接見和慰問感謝,然後就各回各家的。
隻是,許是被王燁這甩手掌櫃當的害怕了,這場會議似乎沒有這麼容易過去~
另一個姓呂的開口了,呂頤浩起身道:“主君一路奔波辛苦,隻是有一事,倒是要先跟主君說個明白的。”
“呂丈請講。”王燁道。
“濟州島多有不便,臣請遷都護府於楊州或開京,其因有四···”
“一者濟州島偏安於一島,來往皆依海運,主君萬千乾係於一身,須防萬一,自古行船三分險···”
“二者梁山如今以高麗半島,遼東半島為基業,濟州島離遼東太遠,往來需半月,不便政令傳達~”
“三者高麗族裔歸正者日眾,府衙遷於高麗原都,可安高麗人心···”
“四者主君既然胸懷天下,豈能自縛於一隅···”
有理有據,除了胸懷天下,有點點人的意思,其他的講事實擺道理,甚至受到王燁的影響,還有具體的數據。
比如各處船隻往來出問題的比例,濟州島到遼東的時間周期,高麗百姓占比,民意調查等等~
就是那種,你聽了之後就覺得,這麼有道理的事情,我為啥之前沒做呢?
於是,王燁點頭:“可以~”
打起精神來,看看今天還都有什麼事,一塊來吧~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