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群人,便去看王燁,什麼三年義務教育能花那麼些錢?
王燁當初跟呂好問說的時候,隻是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當然不是很成熟,當時給呂好問驚得不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隻是在這裡,在今天,王燁突然又想說道說道了。
“所謂三年義務教育,便是梁山治下百姓,至少讀書三年,初步計劃的是9歲到十二歲的孩子,都需要讀書三年。”
王燁當然知道,九歲入學有些晚了,隻是現在的條件並不支持六歲啟蒙,生活不能自理是不能讀書的。
“這三年讀書,無需束修(iu一聲),都護府公裡管吃和住,原本想的是所有人必須要讀書,不讀書便問責父母,不過想來應該也多是願意孩子去讀書的,便不問責了。”
王燁略微停頓一下,抬眼去看,發現諸人雖然是沒人說話,但或是皺眉沉思,或是凝神思索,都在認真想這事~
也不儘然,萬俟卨是淡定如初,他大概是那種事不關己,絕不多事那種,王燁就是推九年義務教育,他估計也不帶有啥表情的。
還有就是湯隆,似乎沒反應過來。
“既然都不說話,我便繼續說了,咱們梁山糧食多,雖說半大小子能吃,想來咱們管飯還是能管的起的。住宿六個或者八個一間,鐵架子木板雙層床,費不了多少錢,讀書嗎,還指望單間不成?”
“所以,也就是前幾年的投入大些,後麵的花費沒那麼多的,諸位也不用太過擔心這個問題。咱們梁山現在一年的稅稅收加上官營的買賣,差不多兩千萬貫還是有的,幾百萬貫,問題不大。”
隻能說王燁想做的話,很多事情都能成,兩千萬貫,除了固定的軍餉和各級官吏的俸祿不能動,其他的想咋花,還不是王燁說了算?
當然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實際上也不隻是錢的問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韓浩說的很慢,一字一頓,似乎用了平生最大的力氣。
因為這句話本就有爭端,曆代先賢批注的版本很多,韓浩這裡這般斷句,這般說話,便是從了愚民說。
在學問上,容不得馬虎,隻是這事情韓浩覺得不妥當,便說了,便對不住自己治學的堅持。
自己不再是真正的讀書人了。
“先哲學說,最不好有兩點,一是沒有斷句,便有歧義,呂舅舅記下,咱們現在印刷聖賢文章,不缺那些錢,該有的標點還是要有的。”王燁笑道。
環顧眾人,沒有在這個學術問題上討論,王燁自顧繼續道:“有些事情,我是想做。或許憑著年輕氣盛也能強行去做,隻是咱們都是梁山這份事業的掌舵之人,有些事情,我也想跟諸位達成共識,如此做事的話,可能會輕鬆一些。”
這就是要統一思想了。
而這世上最難的幾個事情中,其中把自己的想法灌輸到彆人腦子裡,便是其中一項,比把錢從彆人口袋裡拿到自己手裡還難。
“先說為什麼要啟民智,理由很多,咱們一項項說,第一個便是想著這些人都識字,如果能知禮就更好了,不知禮也無所謂。”
“識字便能讀政令,這些人讀了書,知道咱們十稅一和十稅三的不同之處,便不容易為胥吏所欺,咱梁山稅收後續自然是要完善的,隻是原則不能變,能少收一次是一次,便是不想胥吏擾民,孩子識字,這稅收布告便能直達鄉裡。”
“讀書明理之後,便知道遇到不公欺壓該找誰,而不是隻有怒而殺人,或者上山落草一途,如此我倒是覺得才是長治久安之法。”
“另外有個詞叫階層固話,最簡單便是祖上是官,後代一代代的還能做官。”
眾人都看韓浩,他家就是十幾代世代為官。
“讀了書便有了無限可能,不能農民的孩子,八輩子之後還是農民吧,然後就隻能通過改朝換代的方式才能做官?”
“還有便是為了高麗、燕地漢兒、渤海族這些人了,既然是咱們編纂著讀書的課本,那炎黃一家,華夏一族的事情,便很好說,如此最多兩代人,便不會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了~”
“還有就是後備的官吏儲備了,實際上讀書識字,可也不隻是能做官,便是做其他行業,也能好些,識字總是能有些好處的吧···”
“吃飽穿暖之後,便要知禮節了吧,讀書就是其中一步,後麵還有其他的宣傳舉措,主要是讓百姓懂是非家國情懷~”
王燁滔滔不絕的說了許久,從教育,到其他的一些事情的安排,他的想法,他想要的,他認為的對的事情,他對未來的規劃等等~
間或也交流些思路想法,不過主要還是王燁在說。
畢竟,現在的梁山,王燁的威望太高,不考慮他的想法不行。
濟濟一堂,各抒己見,便是不太想說話的萬俟卨,都不由的在自家事情上據理力爭,倒是也熱鬨。
除了兩個人。
宗澤和湯隆。
“湯隆兄弟,便沒有什麼想對我說的?”眼瞅著會議結束,王燁笑著問湯隆。
“工部倒是沒什麼事情非得今天說,隻是兄弟們跟寨主許久不見,想著哪天一起喝酒。”
“哈哈,那便明日吧,今年有年三十,明天二十九,請工部各位兄弟喝酒~”王燁笑道。
眾人不由的對這平日裡沉默寡言的工部侍郎刮目相看。
人精啊~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