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和幾位漂亮媳婦床笫之間的那點事,估計各位看官也不愛看,咱們便略過。
隻說梁山,政和五年這一路走來,在遼東占了好大一塊地方,把泰封打沒了,高麗基本上被堵在山溝溝裡苟延殘喘,不複割據之勢。
還有琉球和九州島,就突出一個武德充沛,功績累累。
既然有了功績,財政上也富裕,那自然是要好好過個年的,不僅假期放的長,梁山上下年終獎也給的豐厚。
便是各處百姓,也是雨露均沾,都有些節禮。這其中軍屬多些,烈士就更多些,年紀大的也多些,大體就是這麼分的。
而各軍刀槍入庫,邊境相安無事,自然的,各軍統領來濟州島連述職帶過年的,也是熱鬨。
而王燁作為梁山總扛把子,每天的事情,除了喝酒吃飯,就是陪人聊天。
原本王燁可以不把自己弄這麼忙,就像去年過年,王燁去參加人家金國立國儀式去了,年不也過了。
但是今年不太一樣。
今年王燁成了齊王,覺得王燁會變,或者擔心王燁會變的人不是一個兩個。
所以,無論是為了安撫人心,還是出於不想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考慮,王燁都要把一些工作做到位。
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王燁笑的臉上褶子都快出來了,倒是讓這群老兄弟安心了不少。
除了喝酒吹牛逼,自然的偶爾也有些正事。
比如李俊,從琉球回來,年三十當天才到濟州島,聽聞了島上開始討論的寨主全麵義務教育的想法,大年初一晚上喝酒的時候,李俊便提出走一趟南洋~
三百多萬貫而已,多大點事,至於讓寨主哥哥發愁?
南洋那地方強多,彆人經商我磨刀,最後錢都是咱寨主哥哥的。
李俊不僅要自己去,還想帶著阮小五一起走一趟南洋,如今那地方太平了一年,又“肥”了。
對這種事情,王燁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無論是出於進一步開拓南洋的事情,還是為了補充梁山財政,都是要去南洋的。
而且現在東北風起的時候,正是出發的好時候,過了初一,年已經過了,初六便走了吧~
人家李俊做事,隻能是這麼夠意思了。
從講義氣的角度上來說,李俊絕對是到位的,平常做事的分寸感極佳。
在琉球攻略過程中,從不越界,重要的事情,必然請示,王燁首肯之後施行。
便是真有急事,事後也必然是有詳細文書解釋送到的。
王燁想了想,為了彌補海軍高端武力值的不足,決定派阿裡奇帶領一營騎兵隨軍出征。
是時候讓南洋的人,見識一下來自北方的精銳騎兵了。
阿裡奇在高麗半島,本來就是個臨時差遣,高麗戰爭既然告一段落,那自然地阿裡奇還留在那裡便是有些浪費了。
當然浪費的自然不止阿裡奇一個。
大部分過來的都統製、都指揮使、指揮使,之所以心中惴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不到敵人在哪?
遼國明顯短期內不好動手,女真暫時還是盟友,高麗被打進山裡了,下一步也不適合大動乾戈的,最後發現~
咱們隻能打日本了。
但是那麼多人的,還有中軍大隊在那邊,剩下的誰能參戰?
梁山上下之所以喜歡戰爭,甚至一天不打就不舒服,歸根結底,就是戰爭的成本和收益問題。
梁山的軍功體係是在大宋軍功體係上完善的,無論什麼樣的軍功體係,不打仗,有個屁的軍功?
一直打勝仗,武器裝備好,戰場醫療體係完善,死的人少,那自然的就想打仗。
不打仗?早晚不又得被文官給壓一頭?
沒辦法,大宋文臣對武將的壓製太狠,自然的就會影響到梁山這一群人。
以前的時候,大家忙著打仗,倒是沒那麼些亂七八糟的心思,如今有了正經官身,自然的心思就多了。
而為了不讓他們多想,王燁自然是要多陪陪他們的,畢竟年後元宵之後,他們便是要回到各處部隊的。
時間,就這麼在吃吃喝喝之中,慢慢溜走。
直到這一日,正月十五。
宴席是從中午開始的,梁山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宴席,禮部安排的,相當的正規和宏大,有禮樂有歌舞。
拘謹?
不適應?
不存在的,一群土鱉隻覺得震撼,今天算是長了見識了。
文官文質彬彬的,武官也是威武不凡,場麵上看上去還是不錯的。
如果不是文武涇渭分明的話~
唉,任重而道遠,就先這樣吧。
許貫忠、蕭嘉穗這種允文允武的不多,而且這倆也不是能溝通文武的人,所以就算了吧。
梁山的酒不錯,文官那邊還算克製,知道有種酒後觀人術,所以輕易不喝多,保持風度嗎。
武將那邊就不成了。
不喝酒的時候,我還是我,大概拎得清。
酒喝多了,嗬嗬,我管你是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當杜老大不在的時候,剩下的人就想著用武力值來解決誰跟誰看不順眼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