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破壞性確實很大,宗澤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比如當今皇帝,明明對比曆代亡國之君,一不蠢笨,二不殘暴,不過喜好廣泛了些,便把這天下折騰的有亡國之像。
所以真要是大宋官家能像唐代宗,對郭子儀那般對王燁,恐怕還真能打造個中興盛世出來。
實際上這也是梁山許多文臣降將的想法。
當然對梁山上下來說,王燁這個當家人的想法,自然是最重要的。
沒辦法,蛇無頭不行。梁山現在人太多,自然想法訴求就太多,若不是王燁憑借著個人的恩義、本事籠絡著文武,早散架了。
當然,如果說王燁用個人魅力,把梁山擰成了一股繩,倒不如說,王燁用利益把所有人串在了一起。
這群人原本在大宋,基本都是利益分配中的失敗者,如今在梁山得了好處,就是為了保護他們的現有利益,他們也會跟著王燁埋頭乾。
這也是為什麼梁山招兵,一直容易的底層邏輯。
有沒有人想中途下船呢?
難聽點就是背叛。
不是說不能背叛,而是一來彆人也開不到更好的價格,二來背叛的成本太高。
這畢竟還是個講究忠義的年代。
名聲壞了,很多事情就不好做了啊。
同樣的,對王燁來說也是,朝廷給了好處,要啥給啥的情況下,想著武裝奪取政權就尷尬了。
司馬家當街弑君,然後千古恥辱柱。
所以隻要老趙家不作死,大部分百姓還是希望著安穩日子的,他們天然維護趙宋統治,王燁就師出無名。
這也是許多人對王燁說的,朝廷有不妥當,但是沒到改朝換代的時候。
也就是社會矛盾還沒到那個程度。
王燁找不到造反的名分,現在各方也安穩,自家安心種田的日子也還不錯,那自然的就開始亂想了,趙楷的出現給王燁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如果這人···
算了,這大尾巴腿的也特麼靠不住。
權力是不能共享的,就是王燁這種原本隨性的人也不成,做著滅九族的高危工作,還能那麼天真?
誰家皇帝能允許你那麼的肆意妄為,大肆改革,宋神宗那麼相信王安石,最後不也沒成?
把無端的想法收一收,王燁覺得還是討論些實際的。
“關於這五個的安排,宗師和子安是什麼建議?”王燁問道。
王燁問的是胡寅、梅執禮、楊邦乂、朱庭傑、王允功這五個。
許貫忠看了看宗澤,宗澤笑了笑,示意許貫忠隨意。
“梅執禮於崇寧五年(1106年)便已登進士第,當初調補常山尉,未赴任。又為敕令刪定官、武學博士。曆任軍器、鴻臚丞,比部、度支。”
“千金買馬骨,小可以為,梅執禮可調戶部侍郎,咱們從濟州島搬到開城,蔣敬兄弟便不合適身兼兩職了。”
蔣敬,戶部侍郎兼濟州島知州。
王燁點頭,蔣敬能管得過來濟州島政務,是因為宗澤便在濟州島,呂頤浩也是一等一的能人。
“我會跟呂尚書(呂頤浩)說下,莫要太多嚴厲。”宗澤補充道。
呂頤浩性子剛直,禦下也嚴厲,所以宗澤才有這話說,彆在把人給凶走了。
“宗師思慮周全。”許貫忠笑道,“楊邦乂前年冬日與寨主有一麵之緣,與咱們楊誌統領是舊識,去年中了進士,講道理該有個前程。”
“怕還是咱們連累了人家前途,不好輕置,便做開城通判如何?”
王燁點頭,楊邦乂的評語裡寫的是博通古今,操守嚴謹,高風亮節。
這人品是宗澤、呂好問、韓浩共同認證的,能力上也過得去,梁山的通判也可以說是副手,跟著一個好的知州,也可以快速上手政務,開城知州是趙鼎。
“至於朱庭傑、王允功二人,正直乾練,書生意氣。朱庭傑可為遼東通判,以作磨礪,日後可主政一方;王允功可至刑部,幫襯裴宣兄弟。”
“至於胡寅,此人雖無多大名氣,確實有才學的,我還沒想好該送往何處?”
許貫忠說完,端起茶杯,繼續喝茶。
宗澤笑了笑,這人員安排頗為妥當,梅執禮、楊邦乂二人已有功名在身,是要大用的樣子。
總不能一場掄才大典之後,便隻拿出些縣令出來了事。
在大宋這進士做知縣已經是不錯了,但是梁山不成,梁山的知縣層級上低了些,這是梁山區劃問題,比鎮大不了多少。
至於缺了那麼多的通判,卻給開城和遼東馮瓚各配一個,自然也有許貫忠的心思在。
通判這職位,位高權重,又不那麼重,小科舉前五名,這般安排挺好的。
而且做通判,最重要的實際是人品,挺好的,這幾個人品多方打聽,都挺好。
“胡寅要不老師帶著吧,教出來也能讓老師輕省一些。”王燁道。
宗澤點點頭,自己這徒弟似乎對這胡寅,更是高看一些。
“如此便這般安排吧,其餘學子,也該有個妥善安排,可是不好讓人白來一趟的。”王燁道。宗澤點點頭,掄才大典,錄用學子有一百零二人,便是落榜的那一半,也是要安排在各處的。
需要考慮學識、能力、品性,這注定是個大工程,此事便是宗澤主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