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王韓氏對人的認知可能更準確一些,楊再興到底是沒有做成王燁義子。
隻做了徒弟。
當然,徒弟和徒弟也不一樣,師傅和師父是兩個事。
王燁便是楊再興的師父。
正正正經磕頭敬茶,然後廣而告之的徒弟。
楊再興拜師之後便從楊家搬到了齊王府,可以理解成兒徒,半個兒子,半個徒弟那種。
許貫忠曾經來信,擔心王燁誤人子弟,但是王燁表示問題不大。
因為楊邦義對自己的政治前途並沒有太大的自信,所以兒子是讀書練武都準備著的。
如果自己能在文官中混出名堂,那自然是讓兒子走仕途經濟;若是不能,那也隻能退而求其次從軍。
當然,現在王燁看上人家了,那自然就是另外一個故事。
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
如今這便是一步到位了。
王燁武藝固然不算是天下頂尖,隻是靠開掛才成就了如今看上去天下無敵的江湖地位。
但武藝還是認真練的,並且練的還不錯,再說楊再興的武學基礎已經打得比較好了,教起來輕鬆。
便是學問,王爺也不算差的,四書五經也是熟讀的,二十四史也快背下來了,沒辦法,宗澤既然重新認了王燁這個徒弟,是萬萬不能容忍他不學無術的。
王燁書讀的不錯,尤其兵法,一直都在學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王燁可能是最合適教楊再興的,文武雙全的嗎。
而楊再興本身也···
很好學!
這個好學不是十二歲的楊再興不貪玩,而是因為教的人是王燁。
王燁在梁山,那是什麼地位?
簡直就是活在人世間的神話啊!
楊再興心中真正的偶像,看見王燁的時候,眼睛都是冒光的。
這種情況下,那王燁自然是教什麼,楊再興便努力認真學什麼。
說抖大槍三千次,那就不會少一···
嗯~
如果少了,那隻能是數沒有數對。
楊再興數學上的天分不是很好,九章算術都學不明白。
讀書上隻能說中規中矩,但是說學武的話~
那楊再興可真算得上是天生的武學奇才。
和武鬆很像,什麼武藝都上手很快,按照周侗老先生的說法,楊再興天生適合練習槍法。
按照周侗所說,學槍有一項天分是很重要的,便是臂長。
不是說胳膊短不能練,而是頂尖的那種槍手,必然是胳膊長的。
通常情況下個高的人胳膊都長,而身高臂長的人,在學槍的第一步找臂便占優勢。
找臂(借於拳),找臂實際上是找足,胸腹空空手足相通,一棍直點,勁力從腳下直灌棍端,一棍要將磚牆戳出窟窿,這叫找臂。
第二步找腰,長兵器,大部分走腰。練腰身最好就是撲步涮槍,或者是劈挑法,隻是此藝有傷腰之憂,所以藝練攔拿紮最好,最穩,基礎也最好,就是耗時長些。
練好這兩步,槍法便算是入門了,後麵還有埋步,滑杆,心力這些步驟,王燁自己本身也沒有學的多好,暫時楊再興也用不到。
簡單說埋步是為了步戰,明步、暗步這些就是做步法欺騙,槍為百兵之賊嗎。
紮馬步,穩下盤,然後練習騎術也行,馬上槍法是有些不一樣的。
滑杆就是杜老大一槍過去,把王燁方天畫戟彈開的那種槍法的技術基礎,這項也很重要,王燁目前正在練。
至於心力,是一種發力技巧,簡單來說,就是端槍半個時辰,通體舒泰就合格了,是合理安排身體肌肉休息的手段。
PS:以上不是為湊字,隻是單純的想讓人了解一下傳統武術。
王燁對自己的武學天賦很有逼數,所以在楊再興這裡,王燁更多的是教他對敵。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用槍殺人。
這一點和當初孫安教給王燁的劍法很像,就是那種簡單直接的殺人技巧。
王燁在戰場上畢竟好多年了,一直都是騎將,戰場上衝陣的槍法又不同,少了許多花哨,更多的是一擊必殺。
畢竟兩馬相錯基本隻有一次出手的機會。
一些高端技巧,王燁雖然不太會,但是他知道怎麼練和怎麼使的,比如回馬槍~
就是杜老大那種不勒馬的強行回馬槍;
還有那種一槍抖出九個槍頭的高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