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也沒說啥,就是問了一下孫安,高麗殘餘好不好打?能不能打下來?
然後~
孫安就生氣了。
都沒回來述職,臘月十一,下交州;
臘月十三,夜攻高麗東界安邊都護府,當夜破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臘月十六,兵臨宜州城下,守軍不戰而降······
在金富軾還在東京商量投降事宜的時候,孫安快把高麗殘餘給滅了。
這也就是梁山有遊隼,王燁叫停了孫安,同時給東京去信。
不然的話,人朝廷還研究按照什麼規格招降呢,結果你這突然打下來算什麼回事。
在孫安在宜州休整的時候,東京城內高麗投降的事情,速度陡然加快。
高麗王俁封齊國公···
後續他們怎麼安排大禮儀,怎麼告慰列祖列宗的,王燁就沒有關注了。
年前能徹底解決高麗問題,對梁山來說也是好事。
隻是這年就有些人要出差了,蕭嘉穗便去了半島東北,主持整個高麗半島的接收與布防事宜。
人都投降了,就不要讓王燁再去親自走個過場了,萬一碰上幾個想殉國的,或者想吐王燁一口唾沫的強骨頭,那也麻煩。
高麗一波君臣直接打包送到東京,那對梁山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實際上這也是高麗招降這麼慢的一個原因,畢竟他不是王俁自己一個人,比如李資謙,人也想給自己封個候什麼的,好保證自己的地位不是。
所以那麼多的扯皮倒灶,在孫安大軍的攻勢下,都成了笑話。
你們怎麼扯是你們的事情,現在我們隻要一個完整的高麗。
跟著蕭嘉穗去的,還有李助。
這是李助強烈要求的,王燁沒有拒絕。
不是因為李助是大哥,而是剩下的三十多萬的高麗百姓,跟梁山有仇的太多,李助需要先去做個簡單的處理。
不能說你心中沒有怨氣我就信不是。
這些可不僅是原本高麗高官貴族的後人,便是那些百姓,原本也多是有產有業的富裕人家。
總結來說能跟著王俁一路逃難的,基本就是原高麗的既得利益者,這麼一群人。
留著也是禍害,弄死也不合適,李助去處理的整體思路,就是讓這群人儘量弄到大宋去。
把麻煩弄到彆人那裡,自己就不麻煩了。
至於朝廷是怎麼厚待還是虧待這麼一群人,梁山上下就不管了。
孫安的行為,自然的就刺激到了另外一個人,郝思文。
郝思文本是個成熟穩重的,講道理不是個爭功的人,問題是~
孫安這事做的不太講道理啊!
原本高麗殘餘或者說逃亡政府,跑到高麗半島東北角,高州、鹹興這一塊,因為小白山脈的阻隔,大概隻有兩條路能過去,一個是孫安走的,另外一個就是從小白山脈中過去。
郝思文負責的這一路,不僅僅是防禦和進攻,也是一步步的道路營寨建設以及初步開發,以方便後續的軍民安置與地方衛戍工作的安排。
結果孫安···
這事就很難辦。
不怪郝思文難辦,是天輝軍上下都難辦。
誰做都統製,能隻顧自己?
人一多,個人的想法就要緊著全軍的想法考慮了。
高麗已是塚中枯骨,拿下也不算什麼功勞,咱們繼續往北打。
郝思文隻能這麼跟天輝軍上下一個交代。
高麗半島北麵是山,地廣人稀,基本沒什麼人,隻要你想要,那打下來的地盤基本上都是你的。
但是基本上沒人,不是真的沒人。
這裡還有一群人,女真。
準確的說,是生女真。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