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這人是王燁久遠記憶中一個比較深刻的人。
感謝《邵宋》讓王燁知道這人,還百度過,畢竟是西遼國主嘛~
一個在亡國之後,領著契丹殘餘開創國家的人物,總是要稍微尊重一下的。
王燁為了防止遺忘,當初還把這個人給記在了本本上。
“嗯~”王燁點點頭,算是見禮了。
不然呢?
一個俘虜,生死一念間,還表現出求財若渴的樣子出來?
場麵一時有些尷尬,王燁不想說話,耶律大石不知道說啥,就這麼大眼看小眼的僵住了。
“一彆兩載,齊王風采依舊。”到底是耶律大石扛不住,打破了沉默。
“咱們之前見過?”王燁問道,對這個人完全沒印象啊。
“達魯古城,曾遠遠的見到過齊王英姿。”耶律大石道,當時確實很遠,除了兩隻雞毛,完全看不清長什麼樣。
“那應該確實挺遠的,但凡近一點,估計你當日就活不下來。”王燁哈哈笑道。
李浦、李天錫、史進、史文恭、金麟、耶律馬五、董平、石寶等一群人都笑。
怎麼,老大開玩笑,你不笑?
“泥石俱下之日,懦弱者得生,勇敢者赴死,外臣確實不勇敢。”耶律大石道。
當初達魯古城之戰,見勢不妙,耶律大石便走了。
其他人繼續笑,笑眼前這人貪生怕死,但是王燁不笑了。
“你恐怕不是不勇敢,而是太勇敢了。”王燁歎道。
耶律大石一愣,竟然有些心酸。
這世上最懂你的那個,竟然是你生死大敵,這世上還有更諷刺的事嗎?
“齊王可能饒大遼一饒。”耶律大石問道。
“大石林牙說笑了,遼國富有萬裡,哪裡就用我饒了?”王燁道。
耶律大石天慶五年(1115年)中進士,先在朝中任翰林應奉、翰林承旨,因在契丹語中,翰林被稱為“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又有“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的彆名。
“遼國治下,若是隻算契丹族裔,不過三百餘萬,如今梁山治下,便已經有百姓七百萬了。”耶律大石道。
遼國有百姓千萬,但是現在靠得住的隻有契丹族裔了。
這是遼國建國便有的矛盾,強橫時可以壓服諸族,而一旦虛弱,什麼牛鬼蛇神都冒出來了,女真如此,渤海如此,燕地漢兒如此。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自然是要除惡務儘的。”一個聲音從王燁身後傳來。
在這種時候,這種問題上能發表意見的人不多,許貫忠就是一個。
許貫忠是剛到,比王燁稍微的晚了兩天。
因為日本那邊用不著許貫忠盯著了,所以許貫忠就來了。
呂頤浩是個有本事的,韓世忠是個做事穩妥的,張孝純也是個文官之中,難得的還懂點軍事的,所以日本現在愈發安穩了,就不用許貫忠在那裡守著。
當然重點是日本人的狀態,很奇怪,打輸了就認,一點不想著收複失地~
“許軍師,如今的遼國還算是毒蛇嗎?”耶律大石問道,還有能傷人的資格嗎。
沒有自我介紹便能認出來許貫忠,這事情不大,但是其中透露的信息量不小。
最起碼耶律大石對梁山的關注,是超過許多人的。
“遼國是狼,便是老了些,也是能傷人的。”許貫忠道。
“是嗎~”耶律大石垂下了眼瞼,若是能尋到帝國的一線生機,耶律大石又何惜一死~
“是啊,遼國隻是看上去要死了,不是一定會死,百年積累下來,自有其底蘊。”王燁道,“這個底蘊不是甲胄兵馬,而是你這樣的人,國破家亡之際,總有些英雄能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的。”
“可能要讓齊王失望了,大石沒有那般本事。”耶律大石笑了笑,不管是不是客氣,能被人認可,尤其是眼前這麼一個人認可,還是讓人蠻開心的。
“有沒有那個本事和有沒有那個心思,是兩回事。”王燁笑道,王燁不喜歡結果論,更喜歡那種飛蛾撲火的美好,精神可嘉的那種,感覺浪漫些。
“多謝齊王誇讚,若是齊王不想殺我,聽聽外臣的條件如何?”耶律大石突然想掙紮一下。
“大石林牙且說。”
“外臣如今又不想死了,想以家財贖己身。”耶律大石躬身道,這是草原的古老規矩了,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