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忠是誰?
王燁表示這個人不是很熟。
既然不熟,那說明在兩宋之交的曆史上,這人可能並不是很厲害。
隻是哪怕這人曆史上是個龍套,王燁依然是慎重以待的。
這是王燁做人的道理,對於彆人的善意,尊重,感恩。
先不說回報,最起碼不會因為自己是不是需要這份幫助,而有什麼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所以王燁沒有在營寨等,而是選擇了去迎接一下。
二十三四年紀,八尺三四身材,濃眉大眼,五官端正,雙目炯炯,端的是好漢模樣。
“相州王燁見過李兄。”王燁當先拱手一禮。
李孝忠也是一愣,李兄?
這就是齊王?
怎地如此年輕?
不是~
怎麼如此多禮?
“折煞小可了,久仰久仰~”
這寒暄也挺有意思,江湖上見麵總喜歡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之類的寒暄,畢竟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像什麼聞名不如見麵,見麵勝似聞名這種,人家一聽就覺得禮貌,受用。
但是王燁這個人多少是有點實誠的,沒聽過就是沒聽過,所以就這麼一句見過李兄,簡單,但是真誠。
簡單寒暄之後,互相介紹了身邊好漢,又是一陣見禮,場麵一時相當熱鬨。
隻是相熟的王石頭、李天錫、史進等人,尤其樂和這種心思剔透的,不免有些奇怪,今天的少爺/寨主/主君/齊王似乎格外的禮貌,甚至有點拘謹。
對眼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李孝忠,似乎尊重的過了頭~
此人有何過人之處?
他們沒有王燁的外掛,所以不能理解此時王燁的心情。
前文有講,王燁這個人精神力異於常人,對人情緒是有感知的,甚至【王道】這個外掛,讓王燁對人的三觀都有一個模糊的感知。
這也是王燁身邊沒有什麼間諜死士的原因,不然就他這種二愣子性格,不早被人玩死了。
而看到李孝忠的那一刻,王燁感覺自己看到了太陽。
不是~
是看到了太陽一般閃耀的人物。
換個形容詞就是,偉光正!
雖然這個詞都快成為聖母一樣的貶義詞了,但是還是要說,假聖母和真善良還是不一樣的。
簡單形容一下,假聖母:“外麵有喪屍,太危險了,開門放他們進來!”
真善良:“外麵有喪屍,太危險了,你們鎖好門,我去看看能不能救下他們···”
或許時過境遷之後,我們會嘲笑這樣的人,迂腐,不合群。
但是不能否認,我們羨慕著這樣的人,尊重著這樣的人,也渴望這個世界多一些這樣的人。
王燁對眼前這位李孝忠就是這種感覺,就像看到宗澤的時候,民族脊梁似的人物,有一種來自三觀的認可與尊重。
李孝忠倒是沒有外掛,不知道自己在王燁心中的地位。
隻覺得眼前這人,還怪禮貌的來···
分賓主坐下,帥帳內,李孝忠身後僅有一壯漢相隨,也是開門見山,直道:“梁山兵強馬壯,本也不需要我等散兵遊勇獻醜,沒得還亂了齊王部署~”
樂和心中暗自點頭,這人雖然這般支援不是很拎得清,但是看這話說的,倒是個明白人。
那這般作為到底為何?
難不成就是為了在齊王麵前露個臉,想要個前程?
不怪樂和這般猜想,實際上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這麼想的。
嗯,除了王燁和李孝忠,以及~
王石頭。
王石頭,完全是一片天真爛漫,壓根沒想那麼多。
不提諸人心思,李孝忠大概也是明白的,暗暗搖頭,大丈夫俯仰無愧於心,倒是真的沒把這諸人揣度放在心上。
“隻是見到齊王檄文,想為這太行山百姓做些事,便散了大半家財,募些鄉鄰,一路趕來此處。”李孝忠簡單解釋了一下,指了指身旁的壯漢,繼續道:“這位好漢名邵翼,解州安邑人,還有一個哥哥紹興,本是解州豪傑,我等一路來助齊王。另有一好漢,龍門人,姓邵名雲,都是好漢,又是本宗,相約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