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騎兵對步兵鑿陣,大家精銳程度差不多的情況下,勝率不會超過三成。
為什麼說這些?
便是因為太原盆地不夠遼闊,騎兵不好發揮,這也是梁山騎兵沒有大規模加入這場戰鬥的原因。
遼國騎軍如果進來,沒有迂回和繞後的空間,很大概率就變成了正麵作戰。
而正麵軍陣作戰,梁山大軍可以說是當今最強的。
當然遼國也有步兵,隻是現在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家底,支持他們在太原戰場投入太多兵力。
所以遼國大軍在雁門關外,騷擾的多,動真格的少,真正把雁門關打成現在這副破落樣子的是田虎。
困獸猶鬥,大抵就是如此了。
“舅舅,若是城中大略穩妥,右軍便不入關了。”王燁道。
韓存保一愣,繼而一笑:“如此也好,互為犄角~”
王燁也是一笑,這解釋真的是~
“主要梁山打仗,不太跟人配合,而且守城這種事情,梁山經驗不是很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無形裝逼,最為致命,聽聽,梁山守城經驗不多。
合著你們打那麼多的仗,都是你們打彆人唄~
嗯~
好像還真是。
韓存保到底是累了,見麵聊幾句,交代一下大體情況便是了,剩下的事情,韓存保看著身後一人,對王燁道:“我這倒是有個善於守城的,王稟。原在江南婺州做觀察使,步軍都虞候。田虎起兵,召為統製,從去年到如今,跟田虎大軍多番交戰,經驗豐富,尤其守城。”
韓存保多介紹了幾句。
“敗軍之將,不敢言勇。”王稟叉手一禮,有些訕訕。
“不以成敗論英雄,屢敗屢戰,也是勇。”王燁道。
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雖然說的是一件事,但是說出來又很不一樣。
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等等~
王稟?
王燁反應過來了,這不是跟張孝純一起守太原一年,然後殉國的名將嗎?
王稟(?—1126),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字正臣。北宋名將,民族英雄,行伍出身。北宋宣和元年(1119),官至婺州觀察使,步軍都虞候。
次年,改統製,參與鎮壓方臘起義。
四年,為宣撫司都統製,從童貫攻遼,敗於白溝。七年,金攻宋,童貫棄太原還京,留他為副都總管,統領宣撫司兵守太原。
靖康元年(1126)六月,除建武軍節度使。九月,太原援絕,軍民斷糧,城陷,猶率疲兵巷戰,身中數十槍,後投河死。守太原凡二百五十餘日。
對王稟,王燁的認識除了是當年看小說時候百度的,還有就是這人在水滸書中的故事了。
阮小七穿方臘龍袍,然後被王稟和一個叫什麼的看見,然後反手就舉報了,導致阮小七戰功都瞎了~
嗯,大概就是這麼個故事。
話說七哥現在在渤海這塊混的挺好,現在應該不會去穿方臘的龍袍了~
還有方臘到底什麼時候造反啊~
咳咳~
走神了~
“既然知曉田虎軍中情況,不如暫時留在某家身邊,早晚參議軍事~”王燁笑道。
“敢不從命!”王稟拱手道。
恭喜王燁,喜提大將一名~
個屁嘞。
王燁心中暗自搖頭,這還是第一次,王燁遇到的三觀合適,但是不想跟自己混的人。
是的,王稟是不想跟王燁混的,都是本家也不成。
有些人是想著忠君,有些人是愛國,多少還是有些區彆的。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