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數月前便拿下錦州,自然也不是一直就在這裡反思總結梁山的人事任命的。
幾個娃樣子大張旗鼓的走馬上任且不說,咱們說說這段時間的其他事。
比如梁山從拿下錦州便開始的戰線前壓。
童貫大敗於高梁河,不論是按照劇本,還是按照軍情處探聽到的消息,遼國都不會存續多久了。
因為馬擴再一次的出使了金國。
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步就是金宋滅遼了。
比曆史上的時間會早,而且估計會早很多。
那靖康···
還有個屁的靖康,隻要我王燁不想,它就不會出現!
不說靖康,無論如何,隻說遼國如果亡國的話,梁山是必然要出手的。
因為燕雲地可是太重要了!
這地方雖然在遼國地圖隻有小小的一塊,但是原本是占了遼國三分之一左右人口的,是遼國當之無愧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
遼國百年積累,工匠、礦產、冶煉資源都在這裡。
便是因為戰亂,如今人口也是不算少的,兩百多萬還是有的。
如果金國得了這麼些人口,對梁山絕對不是好事。
曆史上金國就是這麼乾的,打下燕雲地,按照約定把燕雲地給了大宋,堪稱高風亮節。
但是金國是把燕雲地的所有百姓都卷走了的,大概便是有二百多萬。
留給大宋的是一個空空的燕雲地。
當然,大宋人口多,可能也不需要遼國最後的積累,這些人口工匠啥的可能沒有土地重要。
隻從結果看,最後大宋不是很好就是了。
王燁不想犯這個錯誤,所以一直在盯著燕雲地。
如果隻是盯著,自然也沒啥用,梁山還在沿著遼西走廊往前修營寨。
梁山對這事很熟,修建的也很順利,偶有抵抗,但是隻是偶爾,並不能對梁山產生太大的影響。
硬寨呆仗這種事,前軍也真的很會,畢竟到遼東的這幾年,打仗遠遠沒有修營寨的日子長。
經驗很豐富。
十裡一寨,三天推進十裡,穩得很~
今年的遼東,入冬的晚了一些,但是十一月上旬的天氣,也已經是不適宜戶外活動了。
尤其十一月初九一場白毛雪之後,遼東更是徹底停擺。
但是遼西走廊不是。
臨海的地方,冬天的溫度總是比其他的地方要高些的,科學點解釋,就是水的比熱容比土更大,所以海濱溫差不會有內陸那麼大。
王燁不需要給人科普,隻需要在天氣還允許的情況下,讓大軍繼續往前壓就行了。
無論是高麗、日本,滅國的時候都是沒有什麼像樣的絕地反擊,或者說慘烈決戰什麼的,目前來看,遼國可能也沒有~
一個國家的滅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現在的遼國,從金國起兵開始,戰爭已經持續了五年,什麼國家能經得起這麼造?
持續的流血,已經讓這個曾經的強大帝國虛弱不堪。
所以小說中的絕地反擊,轟轟烈烈的決戰,隻能是藝術加工。
何況耶律大石還帶走了遼國最後的底蘊,如今的燕雲地,遼國隻有不到兩萬的輕騎。
麵對如今梁山前軍全軍,三萬步兵,三萬多燕雲騎的步步緊逼,又能如何?
何況這兩萬騎兵,還要防禦北麵的金國,和南麵的大宋。
大宋固然不強,童貫領著十多萬大軍,被人一萬多騎兵擊潰。
但是不能說大宋弱···
好吧,說弱好像也行。
隻是體量,就是大宋的底蘊。
近乎一億的人口,過億貫的稅收,百萬廂軍,近百萬禁軍,可以讓大宋快速補全損失,然後依然保持著百萬大軍的規模唬人。
而且童貫這次大敗,損失沒那麼大,一萬多的損失,倒是跟當年太宗皇帝差不多。
隻是~
底蘊是底蘊,霍霍的時間長了,還是要完犢子的。
相比於外敵,內亂也很要命的,比如如今的王慶和方臘。
王慶作亂已經很久了,劉法出征,雖然不像之前童貫那般無功,但是也隻是勝,而不能徹底剿滅王慶的。
梁山打田虎都打了前後大半年,西軍打王慶,如何能快?
要知道大宋西南,本就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而山地作戰,從大宋跟西夏數十年的橫山之戰,便可以看出來很多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