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侍郎,在梁山這個沒有吏部尚書的地方,就是標準的吏部一把手。
而吏部,在六部之中,雖然名義上不是老大,但是實權真的很高,就像王燁現在一直不能放手的財權和人事權,這吏部就是梁山人事權的集中體現。
所以吏部誰來接手?
韓浩也是無奈,你這還沒說把我往哪安排呢,就找人接手我位置了?
不過到底是正事,韓浩自然也想過這個問題。
隻是不是這次想的,而是很早之前就想過這事。
就像基本沒有善終的戶部尚書,吏部也沒有能乾長久的。
不然管著天下官吏選拔考評這些事情,得養出多大勢力?
就是秉公持重,這也能養出一個大勢出來。
“呂丈接手為宜,但不可做滿一屆。”韓浩道。
呂丈,呂好問,王燁另外一門的舅舅,屬於王韓氏的外家。
不親近,也不是很遠,現在做著禮部侍郎。
前麵我們說過,禮部實際管著科舉,偶爾也有把科舉放在吏部的,畢竟是選才嘛,因為有科舉和教育係統的管理,禮部這也是一等一的實權部門。
禮部尚書轉吏部尚書也是常有的事,隻是韓浩額外補充了一句,就是不能做滿一屆。
不然梁山之中,呂好問的門生故吏能達到一半,這兩個崗位都是結黨的好位置。
“那誰來管禮部?”王燁問道。
一個蘿卜一個坑,這六部人就那麼些,挪一個還是少一個不是?
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不是~
“朱勝非。”韓浩道,“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人,出生於小生意人家,幼有誌氣,機敏多謀,崇寧二年(1103年)中進士。”
王燁微微皺眉,穿越十多年了,這個名字有點模糊的印象。
不過既然腦子裡有這個名字,說明最起碼這是個人物,是個有本事的人,就是不知道是忠是奸了~
“他在朝廷不得重用?”王燁問道。
“隻是國子監教授,權且安置,算不上重用,再加上跟呂頤浩相識,一封書信,便來了梁山。”韓浩道。
王燁微微皺眉,這聽上去不像個正麵人物呐~
就像曹操喜歡關羽忠義,可是如果關羽真跟了曹操,他還那麼敬重和喜歡關羽嗎?
王燁也是,喜歡忠義的,但是這要是忠義的大宋,就又很愁人的說。
韓浩自然看出了王燁之不喜,但是也沒有解釋什麼,舉薦就是舉薦,聽不聽的,還看王燁自己。
“那便試試吧~”王燁道。
試試,是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就是兩可之間,我選擇了相信你的判斷。
“舅舅,河北安撫使給了劉豫,但是河北還要有個宣撫使,舅舅來如何?”王燁道。
“嗯。”韓浩點點頭。
安撫使也好,宣撫使也好,在梁山都是個很彈性的位置。
呂頤浩在東京,是整個日本政務方麵的扛把子。
聞煥章在京東東路,也是差不多的定位;
蕭乙薛也是遼東宣撫使,就成了協助馮瓚乾活的,彈性的很。
所以宣撫使和安撫使到底多少權力,完全是看政治生態和授權的。
如果隻說權力大小,某種意義上對百姓來說,權力最大的知縣,因為知縣管著一縣之地各種政務,算是標準的百裡侯,然後才是知州,安撫使和宣撫使更多的是臨時布置。
比如呂頤浩在日本,就是兼著轉運使,而且當初也是因為日本新定,還要人即時處理各處知州知縣遇到的問題,甚至人員任免。
而韓浩的宣撫使,也是類似。
大概就是主持河北地的分田,還有知縣、知州選用育留這些事情。
所以韓浩也就是點點頭。
作為梅花韓氏在梁山的頂梁柱,韓浩是最合適做這個事的。
總不會有人覺得相州梅花韓氏的影響力,隻在相州吧~
······
韓浩的到來對王燁來說,是河北的千頭萬緒來了一個能主持政務的人選,或者說政務即人事,有韓浩襄助,許貫忠處理河北的事情,能輕鬆很多。
而王燁也沒有閒著。
隨著在開城的六部等執政部門陸續來到燕京城,王燁也愈發忙碌起來。
五月快結束的時候,湯隆領著工部幾個員外郎到燕京城沒幾日,便被王燁安排出去了。
其中動身最早的,便是陶宗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