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冒著大雪,回到了燕京城。
人呐,還是要給這個小冰河時期的冬天,一個麵子。
大雪和嚴寒,已經冰封了幾乎所有的戶外活動,尤其是刮風的時候。
就是錦帽貂裘,禦寒的時候,也沒那麼好使,趴家裡才是最好的選擇。
王燁就選擇了趴在燕京城。
王燁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劇,是胡軍演的大明開國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夫妻倆給人封侯的橋段,印象很深刻。
但是柳婉兒不是馬皇後,她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心思能幫自己做這種事。
王燁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這個。
履曆、功勞、品行,每個人都有一兩頁紙的介紹,然後讓王燁做到心中有數,再把名字貼在公、侯、伯、子、男的方格上。
實際上王燁也可以不管那麼寬,這事講道理是該吏部做的。
就像這功勞簿就是吏部給的。
隻是這事最終決策權就在王燁這,韓浩直言接不了這活,於是隻能王燁悶頭搞了。
王燁不是那種會閉關的人,再說這事,你要是搞快點,兩三天也就分完了。
做這事隻是王燁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部分時間,王燁還是選擇
吃飯~
睡覺~
吃飯是因為年底了,總是要請屬下吃飯的,再加上年底各處長官有要回來述職的,總是要一塊吃個飯的。
這事王燁乾了好幾年了,看樣子還得再乾好多年,都形成習慣了。
有時候,王燁覺得自己挺像空巢老人的,一過年的,兄弟們回來了,過完年,就又走了。
至於說睡覺···
柳婉兒、芊語、芊尋、趙元奴、李師師、趙福金、趙金奴、宥莉、智妍、花姿、扈三娘、瓊英、孔玲兒、趙金珠、餘羞花、朱璉~
十六個,就是一天睡倆,也得快八天才能輪一次,王燁還是很忙的~
還有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王燁現在的孩子很多,已經快二十了,王燁是個有掛的,孩子的夭折率明顯比大宋官家那裡低多了,近乎沒有。
都是自己的孩子,總得認識吧。
所以王燁每天的生活,就是不處理政事,都還挺忙的。
這就是自找的,生孩子多無所謂,在帝王家還想像普通人家那樣有父子親情,那就隻能辛苦自己了。
一年裡麵,有七八個月,王燁都是到處跑的,停下來,回歸日常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
梁山的事情太多,又太分散,兄弟們到底是聚不全的,這個年,就這麼忽忽悠悠的過去了。
王燁稱帝的事情,還沒準備好。
朱勝非是個追求完美的,這登基大典,想辦的漂漂亮亮的,就想把事情都準備到儘善儘美。
而這種事情,想儘善儘美,那可有得準備了。
為了讓朱勝非的準備,有個節點,王燁找國師看了下,日子選在了四月初一。
得,跟王燁生日一天,以後這國慶和萬壽節就一起了,也挺好的,省事。
ps:皇帝壽誕一般叫萬壽節,寓意皇帝萬壽無疆,放假的。
稱帝建製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是瞞不住的,現在的梁山上下有點奇怪,或者說對王燁的態度有點奇怪,距離感慢慢的產生,畏懼感也一天天的增加。
尤其那些常年在外的。
難免會因為王燁即將稱帝的事情,惴惴不安。
當然,對此,王燁的應對也簡單,【王道】光環,隻要開著就行了,隻要相處一點時間,自然的就能打消這些隔閡。
正月二十六,梁山小朝廷都已經開班了,最後一位方麵大臣,孫真來了。
嗯~
路上天氣不好,這一耽擱,就耽擱到了年後。
孫真自然是不一樣的。
作為和馮瓚、李浦一起,從沙門島就效忠梁山的真正元老,孫真很不一樣。
這個一門心思跟大宋朝廷對著乾的假道士,是真有一顆慈悲心腸的。
跟王燁,那是真正的老同誌了,誌同道合曰同誌。
這麼多年,任勞任怨的,有功勞,也有苦勞,自然不能薄待了。
“寨主莫要玩笑,哪能把我放在那?!”
孫真看著王燁的封賞排布圖,人都不淡定了。
許貫忠、宗澤、杜壆、聞煥章、蕭嘉穗、李助、孫安、孫真、趙鼎、韓世忠。
這些人沒在公那個格子裡,還在公之上,那還能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