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從虎牢關回到雒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盟軍營中。那日劉隅就預言,董卓會退兵回到雒陽,然後劫持天子前往長安,一把火燒掉雒陽城。
當日袁紹聽到劉隅說的話,還有些不相信,如果自己和董卓易位而處,自己絕對不會輕易放棄雒陽。
雒陽從光武帝中興大漢開始,就一直作為天下的中心,無數年皇城盛世積攢的底蘊,絕對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擬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雒陽關隘眾多,遠遠不及長安的穩固,可光武帝卻選擇了發雒陽作為根據地。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水運,雒陽水運發達,四方的物資都能輕鬆運送到雒陽,供養帝都,而沒有地方的物資供給,帝都龐大的官僚體係,很難正常運轉。
如果董卓放棄了雒陽,就意味著他稱雄天下機會,將徹底失去,他最好的結局,就是偏安一隅,終老而去。
雖然董卓已經退回了雒陽,但袁紹也不認為董卓會放棄帝都。他認為董卓雄心猶在,不會選擇偏安終老。
袁紹看法同樣得到了袁術的支持,袁術也無法想象,董卓是西涼最凶殘的狼,來到雒陽之後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在被雒陽的溫柔鄉迷惑了眼睛,變成了一個不思進取的綿羊。
可是袁術卻有些擔心,這一段時間內,他一直在觀察劉隅,發現此人極工心計,特彆對事情發展的判斷上,可以說算無遺策。
“萬一,萬一真如皇叔所言,董卓放棄雒陽,退回長安,我等又該如何?”
麵對這個問題,袁紹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盟軍隻能自行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從雒陽再去攻擊長安,根本就沒有一絲的可能性。就算甲士拚死能上去,可是隔著這麼長的供給線,糧草也撐不住。
看著默然的袁紹,袁術知道他心中也有同樣的擔心。
“董卓一旦西去,將再無爭奪天下的可能性,兄長唯一需要防備的就是劉皇叔了。”
袁術故意把矛盾說出來,來試探袁紹的反應。
見袁紹沉默不語,袁術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
劉隅雖然兵少,可他手下武將卻個個驍勇,如果任由他發展壯大,日後必成大患。
“兄長何必猶豫,如今你手下精兵五萬,又有顏良、文醜在側,想要誅殺劉隅,還不是易如反掌。”
“畢竟師出無名,我怎可無故向皇叔用兵。”
“成大事者豈能有婦人之仁,兄長萬不可猶豫,否則悔之晚矣。若董卓當真放棄雒陽,兄長可一鼓作氣拿下劉隅,到時候,整個天下將沒有人是兄長的對手。”
拿下劉隅,袁紹也並不是沒有想過,可他是大漢皇叔,又是盟軍的副盟主,自己若是無端拿下他,他擔心會絕了天下英雄之望。
“這件事稍後再議。”
袁紹走出營帳,傳令諸侯前來議事。
一會功夫,諸侯都齊聚在袁紹的營帳之內,袁紹沒有絲毫猶豫,開門見山。
“董卓退回雒陽,留下李傕駐守虎牢關,袁某以為,如今正是攻破虎牢關的最好時機,不知諸公以為如何?”
眾人聽到董卓撤兵的消息後,一個個摩拳擦掌,誓要拿下虎牢關。
袁紹見眾人沒意見,吩咐盟軍向虎牢關推進。同時在各營調集精銳之士。對虎牢關發起的猛烈的攻擊。
經過一天的戰鬥,盟軍的攻勢才漸漸退了下來,虎牢關太險要了,強攻傷亡不小,效果卻不明顯。
第二天,袁紹改變策略,讓甲士在虎牢關門前罵戰,整整罵了一天,李傕硬是沒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