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秦孝公為了秦國強盛,發布求賢令,使得商鞅前去投奔,終於一掃秦國積貧積弱的局麵,為秦掃滅**,奠定了基礎。”
“燕昭王為了求賢。築起黃金台,重振燕國雄風,差一點,就把齊國,全部吞滅。諸位都是飽讀史書之人,這兩個例子,想必都了解吧?”
劉隅語氣雖然平和,可說出的話有理有據,讓人一時難於反駁。
沉默半晌後,馬日磾行禮說道:“皇叔勵精圖治,讓我等佩服,可察舉之法,已經過了幾百年,早已經深入大漢骨髓,貿然變更,恐怕會讓大漢傷筋動骨,適得其反。”
馬日磾的話,劉隅又何嘗不知道,世家大家底蘊深厚,絕不是推舉幾個人才,就能讓他們退出曆史舞台的。
想要破除世家大族的影響,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天時,等地利,等人和,這三點如果不能齊備,想要把世家大族拉下馬,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太傅所言極是,求賢令,求的不過是荒野疑賢,這種人,不會太多,主體官員的補進,還是要以察舉為主。”
劉隅這番話一出口,眾人一顆懸著的心,才徹底放鬆的幾分。
隻要察舉製總體不變,眾人的總體利益就會得到保證。至於以求賢進來的人,雖然會分一杯羹,但畢竟也是少數,眾人對於分走的這一部分空缺,雖然無奈,卻也隻能勉強接受。
誰知劉隅接下來的一番話,讓眾人萎靡的精神,瞬間興奮起來。
“如今大漢遭受董卓之亂,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今年舉薦上來的人數,要比平時多上幾分,具體人數,吏部要拿出一個條例,要讓那些世家的優秀子弟,都能為大漢效力。”
大漢舉孝廉的人數,從漢和帝開始,就有著嚴格的限製。舉孝廉的人數與郡上的人數,還有很大的關係。
二十萬一人,四十萬二人,六十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以此類推。
雖然這些年,吏治混亂,數量和之前肯定會有所偏差,但總體上相差不會太大。
此時聽劉隅的意思,是要打破這個界限,重新核定人數。這樣一來,世家子弟進入朝廷為官的機會不但不會減少,相反還會大大增加。
劉隅見眾人臉上帶出的笑意,知道自己這一招,已經得到他們的認可。
利益,不論王公大臣,還是世家大族,他們看重的都是利益。
他們把德行掛在嘴邊,也不過是為了更加名正言順爭取利益罷了。
劉隅說了那麼多,都是為了這句話做鋪墊,隻要給他們足夠的利益,他們對於求賢令的反對聲,就會消失在空氣中,變得無影無蹤。
對於世家大族子弟進入中央為官,劉隅絲毫不擔心,反而隱隱有些期待。
他們的的子弟一旦進入朝廷,就意味著和大漢朝的國運捆綁在一起。
他們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子弟侍奉的朝廷,瞬間土崩瓦解。
到那時,誰再想要顛覆大漢朝,他們肯定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隻要咱們進入朝廷為官,就會被劉隅牢牢捆在大漢的戰車上。
至於他們是不是不學無術,劉隅並不擔心,因為從一開始,劉隅的計劃,就不是讓他們辦事的。他發出的招賢令聚攏的人才,將會是整個漢朝的權力中心。
劉隅靜靜的等待,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招賢令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到時候必然會有無數的賢才來到自己身邊,隻要把這些賢才,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能在亂世立於不敗之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