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帆牛批!”
“六六六!還專門讓酒店把監控給弄出來了。”
“我靠,看這個監控,就這姿勢,你要是不說我還以為是陳易呢。”
“就顧帆一個人逃脫了,什麼實力,已經不用多說了吧。”
“隻能說,何導你太小看顧帆了,顧帆有多老6你還不清楚嗎?”
“……”
視頻平台的彈幕中,網友們對顧帆逃脫一事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所有人都在暢所欲言。
不一會兒的時間,畫麵再次轉換。
第二天的鏡頭映入眾人眼簾。
先是呂嘉年對環境的懵逼,再是一段冗長的消音,看的眾人心中十分樂嗬。
緊接著,各個藝人睡醒的畫麵逐一放出。
大家的反應都和呂嘉年並沒有太大的區彆。
唯獨顧帆,麵對鏡頭時,春風得意。
就連所處的環境,都和其他人大為不同。
為了增加節目的趣味性,何導專門將顧帆吃早餐時給眾人發視頻的那一段放了出去。
他身為導演,對網友們愛看什麼,預判的非常準確。
當一段視頻放完。
不管是哪個視頻平台,彈幕區都出現了大量的彈幕。
數量之多,甚至將整個屏幕都掩蓋到看不到節目畫麵。
“蝦仁豬心!蝦仁豬心啊!”
“就喜歡顧帆這樣。”
“看到葉哥人在女裝店,呂哥氣的臉都綠了,我笑了。”
“人比人氣死人,這一期其實不用看了,最終贏家會是哪位,已經昭然若揭了。”
“服了,顧帆怎麼能這麼做!和攝像吃飯才點這麼一點,要是我,高低得上滿漢全席!”
“……”
節目的播放進度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向前推進。
當顧帆坐上勞斯萊斯時,呂嘉年在島上找吃的。
當顧帆進入湯臣一品時,洪雲還在碼頭搬貨。
當顧帆進入學校中,帶著網友們領略校園風光,感受孩子們身上的青春與活力時。
葉昊然還在店內叫賣。
一幕又一幕的畫麵,無數次的灑脫舒適與窘迫無奈的對比讓粉絲們越看越上頭。
終於,在幾天時間過後。
為了後麵的演出,何導召回了眾人。
一名優秀的導演,為了能夠達到好的節目效果,往往不會把自己的麵子當回事。
當初的洪雲是這般,如今何導也是這般。
為了讓觀眾們有更多笑料,何導將自己挨打的畫麵放了出去。
有一大部分網友對何導心疼不已,但彈幕中說的最多的。
還是“活該”兩個字。
就這樣,節目的進程被緩緩的推到了最後的演出。
學校校慶的畫麵不在節目內容的參考內。
所以何導並沒有放學校內部的節目,而是選擇直接將六位歌手的演唱給放了出去。
除了葉昊然的歌曲讓眾人有些失望,被呼籲著趕緊上女裝以外。
呂嘉年,張淵,遲月紅,阮玲麗,幾人的歌曲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為了節目的收視率,眾人早就習慣了顧帆被放在最後一個上場。
待所有歌手們都上完台後,看節目的眾人才打起精神。
“感謝大家對我的喜歡……”
“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上海灘》”
“……”
一首歌幾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
聽完顧帆這次的新歌。
看節目的眾人直接就懵了。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他們是絕對不會相信,顧帆會寫出這樣一首歌的。
拋去演出地點在學校,下麵聽歌的人有很多小孩這個事實不談。
顧帆以前,從來沒出過類似的曲目。
他們怎麼聽,都感覺顧帆這次寫的歌,有點整活的性質。
可你要說歌曲本身吧。
不管是從技巧上來看,還是感覺上來看。
它絕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經典曲目。
如果這首歌是娛樂圈內其他人創作的,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覺得,這首歌能夠創作者吃上一輩子。
放在顧帆身上……
一切都合理,甚至連節目的宗旨都體現的很好。
可眾人就是感覺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奇怪。
“好家夥,小孩哥聽上海灘長大,很難想象以後會是什麼樣。”
“我以為小孩都喜歡動漫類的歌曲,沒想到他們居然……”
“歌曲代入感很強,前奏一響,我就感覺自己該開始拉黃包車了。”
“這……怎麼說呢……”
“我隻能說,顧帆牛批,橫跨這麼多年,居然能把那段往事給人的感覺完美詮釋出來。”
“把情感變化,寫的這麼詳細,我感覺顧帆以前指定有點特殊職業。”
“……”
網友們在彈幕中討論著歌曲。
不知不覺間,隨著網友們對顧帆的討論,一期節目緩緩結束。
這次顧帆帶來的歌曲太過特殊。
異於平常的事物,總會帶來異於常態的關注。
節目結束後沒過多久,顧帆的《上海灘》就登上了微博熱搜。
【顧帆新歌《上海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上海灘發展曆史。】
【青幫和洪門到底誰更權威。】
【《旅歌》顧帆名場麵合集!】
【顧帆再次拿到第一,葉昊然已然地位不保!】
【……】
一條又一條的熱搜信息在微博的熱搜榜的前幾名交替出現。
這樣的局麵,對於顧帆的粉絲們來說,早就已經屢見不鮮了。
沒有人感到絲毫的詫異。
雖然顧帆高掛熱搜,但是相比起來,網友們對青幫洪門等更感興趣。
就連評論區,也是被相關的信息給占據。
“實不相瞞,在下洪門老大,現在正被人追殺,v我50,等我逃脫之後,立刻還你五萬!”
“我的評價是,青幫偏運動,洪門偏商務。”
“好家夥,一首歌給你們混的人全炸出來了是吧。”
“什麼年代了,華國是沒有黑社會的啊,兄弟!”
“隻能說顧帆牛批,我現在是發現了,顧帆粉絲群體越來越廣了。”
“樓上說的沒毛病,我是黑道大小姐,我也喜歡顧帆!”
“……”
評論區中,有樂子人在玩梗。
有人在瞎分析,還有些人則假借玩笑,說出了事實。
網絡上的消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
大多數人都隻是找個樂子。
可總有些人,卻能透過現象直看本質……
湯臣一品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