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時的戲曲分為南北兩派,北方稱“雜劇”,南方稱“南戲”。
金國占據中原之後,將北宋雜劇演化為金雜劇,元時又揉合了女真與蒙古的一些曲調與樂器,發展成為元雜劇。
南戲則是發展於宋廷南渡之時,興起於浙江永嘉、溫州一帶。其表演以唱詞小調為主,也就是俗稱的“文戲”。
北雜劇雖然也以文戲為主,但是還有一種“綠林戲”。
這是自金雜劇“筋鬥”戲演變而出的武功戲,即武戲。
出生於溫州的苟二娘,雖然未曾見識過武戲,倒也聽說過。諸如一些以梁山好漢為主角的一些雜劇,便是綠林武戲的代表。
而甄鑫演練的這個“三岔口”,與她對武戲的認知,完全不同。
這個戲,講的是宋時大將楊延昭,令人暗中保護被發配沙門島的上將焦讚,在三岔口客棧中,與店主發生誤會,深夜互博的故事。
最精彩的,就是兩個人在深夜中的搏鬥。
道具隻有一桌一椅,兩人近在咫尺卻演出互相無法察覺的奇異場景。
雖然一句唱詞沒有,兩個人卻必須渾身都有戲。耳朵在聽、鼻子在嗅、手在摸,腳在探,微妙而逼真。
刀鋒掠過,僅差毫厘,卻又是有驚無險。
讓人看著提心吊膽,卻又妙趣橫生。
“甄公子,好厲害啊……”苟榕雙眼之中,冒出了無數的小星星。
是啊,真的很厲害!
能文能武,這對於甄公子來說也許不算什麼。讓苟二娘無法理解的是,身份高貴而富有才華的甄公子,為什麼會對一個賤業,研究得如此之深?
若不是當家的信誓旦旦說過,甄公子此前從未離開過他生活的那座小島,苟二娘都會懷疑他是不是與自己一樣,也來自於優伶之家。
而且應該是北地的優伶。
……
臨高縣城西北不到十裡處,有座小山。
山上有座廟。
據傳,先漢時有婆羅門教的毗耶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廟,因此這座山被稱為毗耶山。隻是那座早已破敗不堪的廟,是否當時的毗耶廟,就不得而知了。
山坡上,是一棵棵光禿而立的木棉樹。枝乾之上,不見樹葉,卻有些許橙色花苞正待開放。
山坡下,則是一座同樣破敗不堪的軍營。
一圈高高低低的木柵,圈出一片數百畝的營地。營地之中,除了幾排勉強可遮風雨的營房之外,便是一壟壟的農田。
乍一看,猶如某個王公貴族久未打理的莊園。
隻有營門口一扇半掩的門上,歪著一塊牌匾,才證明著這座軍營的身份。
“沿海軍民總管府?”
風塵仆仆的甄鑫,看著這個牌匾,疑惑地問道:“你們確定,是這裡嗎?”
未等身後的陳開與珍娘回答,門內響起一聲懶洋洋的吼叫:“快滾,軍營重地,閒人都滾!”
“我們想求見謝總管。”陳開上前一步,貼在門邊恭聲說道。
“沒空,沒在!”
是沒空,還是沒在?
“哎呀,誰在門口掉了塊銀子?”
門內呲溜地竄出一個乾巴巴的中年人,上身短褂,下身短褲,赤著雙腳,一副十足的老農形象。
“哪兒,在哪?”中年老農雙眼在地上瘋狂掃視,嘴裡叫道:“就說我剛進來時,好像掉了什麼東西……”
“不好意思,是我看錯了……”甄鑫笑嘻嘻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