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按照瓜皮帽指的路,朝著東條子胡同走去。
京師同文館和大名鼎鼎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都在這條胡同,可以說,這條胡同見證了晚清從洋務運動開始的潮起潮落。
如今《辛醜條約》簽訂以後,按照條款,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稱外交部,地位超然於六部之上,和內閣、軍機處加在一起,是大清的命脈所在。
而京師同文館,作為最早的近代學校,隸屬於總理衙門。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天津條約》開始,就規定內容要以英文為主。所以恭親王奕?上奏申請開辦了這樣一所朝廷直屬的學校,開始主要是培養懂外文的人才,後來也增設了如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西方的“新學”。
可惜在八國聯軍侵華的庚子國難裡,這所學校也受到了衝擊,停辦了一年多。但學校終究沒什麼值錢的東西,所以相對而言,同文館所受的衝擊已經是很小了。
這些事情李諭是知道的,但當他走在如今的北京城裡時,是真真正正的感覺恍若隔世!
總理衙門離著後來的東單、協和醫院都很近,但李諭之前並沒有來過這條胡同,問了半天路,才拐了進去。
沒多遠,他就看到了同文館的大門,規規矩矩,算不上氣派。門口站著一個穿著補服的官員,大概是個六七品的官,正指揮幾個雜役收拾東西。
李諭走到邊上往裡瞧了瞧,確實有點雜亂。
官員看到李諭,以為是閒雜人等,嗬斥道:“乾什麼的?這裡是什麼地方知道嗎?”
李諭沒空和他拐彎抹角,單刀直入:“我來找點活乾。”
官員疑惑地打量了一下李諭,問道:“找活乾?你會乾什麼?”
李諭估摸著他也是總理衙門的人,於是說:“我從天津租界過來,略懂英文,也懂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西學。”
“哦?”
官員很驚訝,試探了一下:“你懂英國話?”
李諭立刻自我介紹:“es!neslu!htcoulddoforou?”
“哦~”(此處是代表驚訝的揚聲~)
官員這次是真的驚訝了,“你在新學堂裡上過學?”
李諭連忙稱是。
官員道:“那你來的正好,本官是禮部主事何方續,正愁找不到人,你懂西學最好。總理衙門現在抽不出人手,我也是臨時過來幫忙的,你就先打打下手,等他們的人抽出時間來,再給伱具體安排。”
李諭道:“那最好不過。”
官員想了想說:“現在我這沒有人懂西洋那些玩意,藏書樓還沒人管,你先去整理下書冊,我想你應該可以搞明白。至於工錢嘛,按照短工的標準,先給你每日50文錢。”
李諭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一天才50文錢,一個月就是1500文,現在銅價低,折合銀子也就是一兩而已。
不過想想這已經是清末普通打工族的日常寫照了!況且禮部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門,一個禮部正六品的主事,俸祿算下來一個月就5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