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蘭德帶著李諭來到一間辦公室,雖然不大,但能在公使館搞個自己的房間,已經非常不錯。
也多虧他曾經在海關總稅務司做過事,同赫德關係良好,如今又是英租界工部局秘書長,身份還是不低的。
濮蘭德攤開筆記本,取出一支頗顯貴族氣質的德國漢諾威產百利金牌鋼筆,對李諭說:“請先生講講吧,現在歐洲知識界非常多的人想知道你的事跡,為什麼能擁有如此高的學識,而且……而且是在這樣一個科學不興的國度。”
李諭自然不能給他說實話,胡謅起來:“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本人從小就在直隸一個洋人開的學堂學習西學,經過幾年的啟蒙教育後,又花費近十年時光讀遍各國科學書籍……”
反正現在庚子國難把天津一帶都打爛了,他想印證也沒有辦法。
“這麼說你基本是自學成才,難以置信!不知現在是什麼文憑?”濮蘭德問。
“文憑?應該隻能算作是中學或者小學。”李諭說。
“能有這樣的天賦與悟性,搜遍腦海我能想到的隻有過世的法拉第先生,著實沒想到在大清國也有這樣的天縱之才。”
“記者先生,中華大地臥虎藏龍,我隻不過是最普通的一個。”
濮蘭德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以後有興趣去歐洲看看嘛?那裡的學術氛圍要濃厚許多。”
“當然可以,有機會我一定會去。”
李諭想考京師大學堂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以後能去歐美轉轉,現在那裡可是大師雲集。
但他讀大學的時代留學費用都不低,100年前更是高得離譜,隻有考取公費留學一途。
說起來,當時也分自費留學和公費留學。
曾經留學德國的季羨林說過:“想要留學,隻有富商、大賈、高官、顯宦的子女才可以辦到。”
季羨林出身貧寒,屬於公費留學生。
自費留學典型的比如徐誌摩,他的父親徐申如是浙江海寧的大富商,甚至自己還辦了一個錢莊,非常的有錢。自家都能開銀行,就好比後世所說的“家裡有礦”,錢多到隻能算是個數字!這也是後來徐誌摩娶了陸小曼依然花錢大手大腳的原因,——真的是打小習慣了。
官費留學的話,主要是門檻很高,畢竟每年就派那麼有限的幾十個人,和現在動輒每年幾十萬比,實在相差懸殊。
但是官費留學如果能考上,待遇將會非常好!
舉個例子,錢鐘書是公費留學英國,給他的待遇標準是“服裝費20英鎊,交通費80英鎊,每月學雜費及生活補貼24英鎊”!
當時的英國是金本位製,發行的英鎊相當值錢,直接和黃金掛鉤,每一英鎊都直接對應7.3克黃金。
這麼算下來,錢鐘書差不多每個月學雜費和生活補貼就是60多兩銀子!
作為對比,清朝的知縣,一個月俸祿隻有4兩!當然,大清知縣們肯定不會隻有這麼點錢,每年還會貪汙貪汙。
但一個月60多兩銀子,相當於如今的兩萬多元,同樣可以在歐洲過上小資生活,更彆提生活物資匱乏許多的一百年前。
大清之所以給這麼多錢,也是因為覺得他們出去了就代表國家的臉麵,不能太寒磣,畢竟麵子不能丟!
由於補貼太多,甚至有很多留學生攜家帶口一起去國外,同樣綽綽有餘。
除了公費和自費,還有半工半讀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國留學生半工半讀第一人——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