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王伯、趙謙、鳳鈴都直接鎮住了,這才多久啊,怎麼朝廷又頒旨恩賞。
王伯看著李諭手裡的一遝銀票和兩幅畫,激動道:“先生,您可真是讓我們不可思議,000兩啊!”
李諭卻說:“000兩可以出去吹噓,這兩幅畫儘量不要講出去。”
“它們比000兩銀子還值錢?”趙謙也不解道。
“現在不好說,不過以後就沒法比了。”李諭道。
王伯和趙謙大驚失色:“那就是寶貝了!”
鳳鈴在青樓是受過琴棋書畫培訓的,她笑罵道:“你們少在先生眼前丟人現眼!咱家老爺是有文化的人,你們以後也多學學行不行,出門都丟了老爺的臉。”
王伯和趙謙紛紛稱是:“以後還請鳳鈴小姐多多指教!”
幾人說話間,東廂房裡傳來了滴滴聲。
王伯道:“老爺,又是您的那個黑盒子,咋老是響。”
李諭指著外麵高高的電報線說:“屋外架設電報線就是給它用的,這叫電報機。”
李諭來到東廂房,通過摩爾斯電碼轉譯出了電文,是從英國皇家科學院發來,發報人是開爾文勳爵:
“李諭先生,驚聞你在瑞典獲得數學大獎,並發布數學著述,深表祝賀。我等希望你再為我們寫篇稿件!甚盼甚盼!”
好嘛,這是吃醋了。
不過李諭正好也有東西可以發,他在火車上可不是天天光發呆看西伯利亞大荒原了。
李諭這次準備回到自己物理老本行,發個帶點啟發性的文章。
啟發的自然是他最擅長的領域之一,量子力學。
不過他也明白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更不能一上來就太莽撞,畢竟人家普朗克早在1900年就推出了普朗克公式,到現在不還無人問津。
——量子力學太龐大了,需要土壤的滋潤,需要時間的灌既。
他思考了很久,才想到一個巧妙的切入點——論述磁性為何產生。
這個問題同樣屬於那種看似很簡單,實際上道理很深刻的範疇。
因為想要解釋吸鐵石為什麼能吸鐵,需要用到微觀領域的量子力學!
所以也是屬於常見的生活現象卻隱藏著大道理的完美桉例,寫成論文非常合適,能夠有一定的爆點,不至於被冷落,否則就失去啟發的意義。
在這個時代,通過電學磁學一堆大老的努力,大家已經知道了電荷存在,所以猜測吸鐵石的磁性也是由於有“磁荷”存在,類似於電荷。
但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否則按照這個理論,吸鐵石一邊都是正磁荷,一邊都是負磁荷,要是趁著吸鐵石不注意,突然中間給它攔腰切斷,不就成了一邊都是正磁荷,一邊都是負磁荷了?
如同正負電荷一樣的“磁單極子”不就出現了(舉個例子而已,並非就指的狄拉克大神預言的磁單極子,而且這個也沒發現哪)。
但實際上,哪怕你切斷多少次,吸鐵石也會迅速重新形成南北極。
所以“磁荷”不存在,存在的隻有電荷。
電荷產生電場,電場的相對論效應產生磁場。
學過初中物理都明白,電生磁、磁生電,電磁一家親。
而想要解釋吸鐵石為什麼可以吸鐵,必須滲透到微觀層麵:幾年前,電子已經被發現,大家知道粒子是帶電的,帶電粒子的運動,就產生了磁場。
大名鼎鼎的核磁共振其實也用到了這些道理。
總之就是吸鐵石存在由微觀粒子形成的一定意義上排列整齊形成的所謂“磁籌”,因而形成了磁場。
至於鐵鈷鎳等,裡麵則是排列混亂的“磁籌”。
當吸鐵石靠近鐵鈷鎳時,通過磁感線的作用就會理順鐵鈷鎳內混亂的磁籌,然後就可以互相吸引了。
所以本質上吸鐵石吸鐵就是磁場之間的作用:先把你變成磁場,然後吸引你。
這篇論文雖然內容不長,但實際上已經用到了微觀模型。
當然,李諭不會說得太明白,道理講出來就行,至於後麵怎麼發展,就不用他過多擔心了。
李諭看著這篇並不長的論文非常滿意,準備馬上把它寄出去。
李諭走出門,正好趙謙興高采烈拉著鳳鈴回來,鳳鈴手裡拿著一些剛剛買的便宜胭脂水粉和梳子、鏡子等物品。
鳳鈴說:“還彆說,剛開的這家市場東西真全。”
趙謙撓著頭說:“對不住了,鳳鈴,隻能給你買這些便宜貨,比不上你之前的。”
鳳鈴之前在煙花之地,塗脂抹粉用的可都是上等品。
鳳鈴道:“你可彆這麼說!”
李諭走過來說:“以後你們采買生活物品和衣服鞋帽,就買好的,買完找我報銷。”
鳳鈴道:“先生,那哪行!衣服就罷了,這些胭脂水粉對一個女仆可不是必需品。”
李諭笑道:“就像你之前說的,不能丟了我們李府的臉麵,你們以後都要穿戴好點。”
鳳鈴和趙謙感激道:“謝先生!”
李諭對趙謙道:“走,我們出門,去大清郵局寄信。”
“好來!”趙謙抽出毛巾擦了擦車座,“先生請上車,讓我京城‘一溜煙兒“帶您穿街走巷!”
趙謙速度很快快,寄完信往回走時,還不忘給李諭繼續說新鮮事:“先生,您知不知道,金魚胡同剛開了家東安市場,可熱鬨了,我和鳳鈴就是去那買的胭脂水粉,裡麵要啥有啥。”
東安市場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一座綜合商場,位置就在今天王府井旁邊,曆經一百多年的滄桑歲月,依然健在。
李諭來了興趣:“走,去看看!”
路過金魚胡同和東安門大街時,路旁熟悉的小攤小販都不見了,就連李諭常去吃麵的丁德山小攤也不在。
“路兩邊還真是乾淨。”李諭道。
趙謙道:“對啊,先生,聽說是因為耽誤了當官的上朝進入宮門,住在金魚胡同的那桐尚書上奏把商販都趕到了東安市場裡。”
東安門是住在北京東城的官員們上朝的必經路,沿街越來越多的商販擋住了道路,車馬有時都過不去,每天就和趕集似的。
“集中起來形成個商場倒不是壞事。”李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