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鐘觀光開的上海科學儀器館位於上海五馬路,也就是今天的廣東路,屬於公共租界的範圍。
位置挺好,距離外灘非常近,往北五百來米隔著三個街區就是如今上海的核心——南京路。
商務印書館在河南路,更近,步行隻需不到十分鐘。兩人到了鐘觀光的上海科學儀器館,裡麵儀器確實蠻多,感覺就像進了學校裡的實驗室。
鐘觀光立刻招呼過來他的朋友虞和欽:“和欽,看誰來了!”虞和欽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一批化學家,還是第一個係統的提出有機物中文命名方案的人。
虞和欽與鐘觀光關係很好,兩個人一直在一起自學數理化科學。他當然知道李諭的名頭,激動道:“竟然是真人!不得了,不得了!快進來坐,今天您可得好好指導指導我們兄弟兩人。”李諭笑道:“指導談不上,倒是會有合作。我今後準備在上海等地建立學校,少不了購買你們的儀器設備。”
“新學堂?好主意啊!您能親自出手,肯定比洋人的教會學校辦得好。”虞和欽讚道。
李諭在他們的儀器館中轉了轉,基礎的實驗儀器如燒杯、燒瓶、電容、電線之類的倒是還挺全乎。
不過基本所有的儀器上麵都帶有日文,也就是舶來品。
“有沒有想過自己生產?”李諭問。鐘觀光無奈道:“實不相瞞,當初我們兄弟二人曾經有過這種想法,甚至還想過建磷廠,不過沒多久就失敗了。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要靠進口,就連儀器、設備及化學藥品都要委托外商才能輾轉買到,這麼高的成本,根本沒法運營。”李諭點點頭:“磷廠確實有點難。”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情況,磷產業非常吃礦藏,我國的磷礦基本都在西南地區,現在的發展還太落後,實在無力開采。
彆說開采,探明都很費事。僅有的一點磷也就能造個火柴。虞和欽倒是一點都不氣餒:“我看以後還不如造玻璃,能製作儀器,少不了銷路。現在純靠進口,盈利太弱。”李諭說:“我聽聞山東淄博一帶有玻璃工廠,你們可以去找他們嘛。”現在的信息蠻落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中國一直有玻璃,隻是一直不被重視。
中國古代的重心放在了陶瓷上,西方則在玻璃上,這就導致此後的科技樹大相徑庭。
畢竟玻璃看似不重要,但卻實實在在影響了光學、化學、天文學、微生物學等諸多門類。
虞和欽對玻璃非常感興趣,畢竟他是個熱衷化學的,離不開瓶瓶罐罐各種實驗儀器,驚訝道:“竟有這種地方,我還真不知道。”李諭鼓勵說:“可以去考察一下。”從幾十年前開始,淄博博山的琉璃生產已經實行公司化模式,產銷量不小,產品還由青島海運出口,銷往國外。
不過博山的玻璃主要是生產琉璃器和平板玻璃,供出口和國內高端市場,和普通生活距離還有點遠,都是些什麼佩玉、屏風、棋子、念珠、佛眼之類的,一看就是一些達官貴人的玩物。
包括清宮裡的玻璃製造也差不多,純粹拿玻璃製品當做奢侈工藝品造出來玩。
至於在玻璃真正的日常用途上,目前國內已經有的不少玻璃作坊生產的東西又沒法和國外產品相提並論。
虞和欽對此是真的上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造實驗儀器。”李諭笑道:“就算是不能,也可以試著商量。”虞和欽說:“要是能到學到手藝最好,以後還是自己造更舒心。”
“那敢情好,上海這麼大的市場,絕對會很有銷路,”李諭說,
“不過要真想學點先進的工藝,去國外深造更好。”工廠可不負責教,而且現在學徒製又有門檻,所以真想學製造,還是得去學校。
“我正有去日本留學的打算,不僅是學玻璃的製作,更主要還是要學一下最新的化學理論,”虞和欽說,
“還有,幾天前我在看剛從國外買回來的一本化學書時,突然發現門捷列夫先生的化學周期表後提到是你啟發他做出了新的周期表。”李諭說:“你的資訊還蠻快。”鐘觀光也說道:“當時我們還以為是有重名的,但門捷列夫先生著重提到了是來自中國的李諭。”虞和欽說:“我一直敬仰他老人家,真沒想到李諭先生竟然已經見過他本人,還能幫助他的研究工作。”李諭笑道:“不過是突發奇想罷了,主要的工作門捷列夫教授已經完成。”
“那也很不簡單!”虞和欽歎道,
“哎,我的知識還是太落後,想要趕超,看來出國深造是必然,我也聽過不少人去了日本讀書。”
“那就去吧,”李諭說,
“現在日本的大學雖然還比不上歐美,也已經達到了正常水平。”虞和欽道:“能去日本學一學確實不錯,正好我也想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從一個窮國發展起來。”虞和欽此後會到日本的帝國大學化學科學習,話說他回國後還被清廷頒發了格物致知科進士、翰林院檢討。
李諭與他們又聊了一會兒,他們對李諭的科研成果相當感興趣,畢竟也一直在自學科學,隻不過李諭的東西都是比較高深的,目前是看得雲裡霧裡稀裡湖塗。
李諭和他們講了一下學這些東西要具備的數理知識,聽得他們已經是驚呼不可思議。
李諭待了大半天,留下電報聯係的方式後才離開。——現在謝煜希有的是錢,他們下榻在了上海彙中飯店,也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和平飯店。
這地方視野真是太好了,而且夥食相當不錯,隻不過還沒有達到改建後和平飯店的富麗堂皇程度。
這天早上,李諭還在吃飯,蔡元培就與另一人找了過來。反正現在租界不大,找到他很容易。
蔡元培說:“李諭先生,這位是馬相伯神父,聽聞你再次抵滬,定要來見見。”李諭飯還沒吃完,連忙站起來說:“馬神父,久仰久仰!”馬相伯已經六十多歲,說道:“上次就想見你,可惜你走得太快。”這位馬相伯就是複旦大學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