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諭租下的榮府麵積很大,還能有專門的廳堂講課或者開會用。
李諭讓虞和欽帶領幾個學生先繼續味精的提純以及生產工藝研製。
然後準備搞點更加有深度的書儘快培訓一下他們。
正好此前丁韙良從美國訂購的一大批最新的各科書籍均已到達,可以借閱一些。
他立刻前往京師大學堂,找到了丁韙良。
丁韙良聽了他的請求後說並不阻撓:“這批書目前暫時用不到,你如果需要,先用就是。”
李諭感激道:“多謝總教習。”
丁韙良笑道:“先彆著急謝我,正好現在大學堂準備派遣一批學生赴日本留學,你來把把關。”
李諭說:“我並非大學堂的教職人員,再說都是同學,隨便聊聊就行,把關的事情你們自己做就是。”
丁韙良說:“反正你懂得西學,無非就是參與出一些試題,然後閱閱卷,也好知道他們的水平。你曾遊曆各國,也去過多所大學,應該知道他們能不能夠適應外國大學。他們實際上隻在大學堂待了一年,我們心中尚且沒有太大把握。不過時不待人,再拖下去沒有意義。”
李諭隻好答應下來,而且出題難為人還是很爽。
作為穿越前上過那麼多年學的人,對考試這方麵的拿捏李諭絕對比京師大學堂教員們還要到位。
他很快按照差不多初一、初三、高一、高二的梯次出了一些題目。
丁韙良看了李諭擬出的試卷,對他說:“有水平!我想讓你來當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都不為過。”
考核一天時間就結束,然後經過閱卷,選出了39人。
由於師範館的學生明顯成績更加優秀,其中有3人來自師範館。
仕學館僅有範熙壬、歐陽牟元等人。
這屬於公費留學,給予的條件非常好。
師範館中的馮祖荀、何育傑當然毫無疑問成功選入。
範熙壬十分高興,早就想出國多待一段時間,尤其上次隨著李諭一起參加勸業博覽會見到日本的情況後,更加迫不及待。
當得知李諭是出題人和閱卷人後,他立刻與歐陽牟元、馮祖荀、何育傑他們一起請李諭去前門的全聚德吃烤鴨。
這裡是北京城第一家烤鴨店,李諭穿越前也來過。
範熙壬與歐陽牟元不同於師範館的學生,他們身家普遍很好,十分有錢。
歐陽牟元拿來了家中好酒,大家一起舉杯慶祝道:“真不知道以後是叫你同學還是座師了。”
座師是明清兩代舉人、進士對主考官的尊稱。
李諭笑道:“不要搞得那麼生分,還是同學來得更加親切。”
一杯酒下肚,範熙壬讚歎道:“歐陽兄,你家的酒每次都喝得如此爽口。”
歐陽牟元很得意:“這是夫人親手釀造的,當然好喝。”
範熙壬酒量不小,酒癮也不小:“能不能賞臉討要幾壇”
歐陽牟元道:“可以是可以,不過要等我夫人有空再釀。現在她老是與幾位貴夫人一起聚會,還說什麼這叫做西方的沙龍,搞得神神秘秘。”
範熙壬笑道:“以後你也是要出國的人了,夫人沾點洋氣不也挺好”
歐陽牟元說:“確實挺好,她竟然還能結識上肅親王的姐姐以及日本內田公使的夫人政子女士。”
範熙壬說:“好嘛,這交際圈比你都厲害!我還真好奇,一堆女人聚在一起能聊什麼,八卦洋人的家長裡短”
歐陽牟元說:“人家現在研究辦女子學校哪!今天他們就約了總教習吳汝綸先生的侄女吳芝瑛,好像還有如今名震京津兩地的碧城姑娘。”
“碧城”李諭本來一直在吃菜聽他們聊天,不禁插了一嘴。
歐陽牟元說:“對啊,聽說是心理學教習服部先生的妻子服部繁子舉辦的沙龍,今天專門把碧城姑娘請去了。”
範熙壬說:“現在碧城的才名大得很,當然要請她。”
服部繁子家中。
當呂碧城隨著吳芝瑛來到後,立刻迎來了一片掌聲。
吳芝瑛此前是京城最知名的才女,她丈夫是戶部官員。憑著才氣,甚至受到過慈禧的讚賞。
不過後來她針對《辛醜條約》簽訂,提了一些意見,建議在國民中開展“國民捐”來籌措巨額賠款,而且是“產多則多,產少則少,無產則不捐”。
就是有錢的多出錢。
瞬間招致達官貴人不滿,對她百般詆毀。吳芝瑛自此對這些肉食者深感失望,思想逐漸轉變。
服部繁子說:“碧城姑娘能夠得到法國文學院的獎章,真是不可思議!”
呂碧城微微一笑:“並不全是我的功勞。”
吳芝瑛說:“將來我們應當有真正的女學,從碧城姑娘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女子也有才情。”
在場的都是有心辦女學的人。
若不考慮天津、上海的租界及周邊,其他地方如今除了少量的教會學校,招收女子的女學幾乎沒有。
清廷對於開辦女學態度依然頑固,認定“中國此時情形,若設女學,流弊甚多”,並在官方文件中強調絕不允許少女“結隊入學,遊行街市”。
日本公使夫人內田政子說:“碧城姑娘已經激勵了不少人,總歸能夠看到希望的苗頭。”
呂碧城說:“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之一。因為國家強盛離不開教育,而每個人最初的教育來自父母,最起碼受過教育的母親同樣能夠提供優良的家庭教育。”
“說得好!”
突然有個男子推門走了進來。
服部繁子連忙說:“今天是女士沙龍,先生是不是走錯了”
吳芝瑛卻笑道:“沒走錯,她是我的好閨蜜,是個女子。對了,她的號也是碧城。”
呂碧城訝道:“你也是碧城”
對方卻說:“從今以後,‘碧城’這個號是你獨有,我不會再用了,我想你更加配得上它。今後還是叫我秋瑾吧。”
呂碧城感歎道:“你的這身裝扮真是太有英豪之氣了,仿佛古時穿著男人鎧甲的穆桂英。”
秋瑾道:“穆桂英並非隻有宋朝才有。我想要走出此前男人給我們女人設定的那些固有的刻板傳統,你看,”秋瑾伸出腳說,“我發現穿著男人的鞋更加舒服。”
秋瑾也是隨丈夫來的京城,她丈夫與吳芝瑛的丈夫都是戶部官員,恰巧住得近,遂結成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