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於是兩人共同乘上了船。
端方說:“聽聞津浦鐵路已經開始動工,工期進展異常順利。”
李諭說:“儘快修好吧,不僅比坐船便宜,還要快了太多。”
幾天後,在上海他們見到了拜耳代表。
拜耳的代表此前與上海租界以及青島租界通過氣,基本同意了在上海建廠的決議。
因為英國人已經在廣州建廠,拜耳不想和他們直接競爭。
而且上海輻射能力明顯更強,整個長江流域幾乎都可以覆蓋。
端方沒啥好說的,建就建吧,但地租按照上海租界外圍的價格,然後稍稍打了折,200兩一畝,稅金則按照進口關稅的六折。
對於拜耳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優惠條件。
李諭同樣表示可以出剩下的三成股份。
決議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簽訂,端方心情挺好,邀請李諭以及德方的人去彙中飯店一起吃了飯。
——
第二天,一個中年人來找到端方,進門說道:“製台大人,您終於回來了。”
“是蘇戡啊,正好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李諭先生。”端方說,然後又介紹給李諭,“這位是鄭孝胥,字蘇戡,是我的左膀右臂。”
李諭知道鄭孝胥這家夥,以後是偽滿洲國的漢奸,不過這時候還沒有顯示出漢奸本色。
簡短寒暄後,鄭孝胥說:“製台大人,上海已經聚集了數百名留日學生,他們自發創建了一所學校,叫做中國公學,但資金運營困難,正尋求幫助。”
“確實不容易,留學生都是人才,”端方說,“以後每月從兩江總督署撥銀一千兩,正好你做學校的監督,維持下去。”
鄭孝胥說:“大人英明。”
李諭心想,中國公學,這不就是秋瑾參與創建的嗎。
當時日本取締條約出台後,很多留日學生歸國,但不能沒學上,所以學生們就組織了一所學校。
不過辦學可是要花很多錢的,最終求到了朝廷身上。
端方想學袁世凱搞新學,於是慷慨解囊。
鄭孝胥準備走時,李諭對他說:“帶著我一起去看看。”
端方笑道:“帝師果然熱衷教育事業。”
李諭是想去看看秋瑾的狀況。
中國公學現在的臨時校舍看著就挺舊,麵積不大,但已經有了三百多學生,以目前的辦學規模看,不算小。
李諭在這兒見到了秋瑾,還有回國的馬君武。
“秋瑾姑娘。”李諭給她打招呼。
“李諭先生,”秋瑾驚訝道,“怎麼是你”
李諭笑道:“我來看看你們的校舍。”
“和日本國比不了,但我們求學之心不會變。”秋瑾說。
馬君武高興道:“秋瑾姑娘,剛才我聽鄭大人說,兩江總督端方大人同意每個月資助000兩,我們能繼續把學校辦下去了!”
“端方我不要滿人的錢!”秋瑾憤憤道。
馬君武尷尬道:“秋瑾姑娘,銀子這東西,在哪都是銀子,也隻是銀子。”
秋瑾毅然說:“我已下定決心,絕不會再收滿人一點好處。”
馬君武說:“這位端大人雖然也是滿人,但算不上壞人,你忘了中山先生說的了,支持我們的滿人不要反對,要團結。”
秋瑾咬咬牙:“小恩小惠不能看在眼裡,不然如何行大義!”
看來秋瑾的脾氣還是沒有變,嫉惡如仇啊。
馬君武說:“你不準備在公學了”
“不了。”秋瑾說。
馬君武歎了口氣,問道:“那你要去哪”
“紹興,回家。”秋瑾說。
李諭當然知道,回了紹興她就很可能死在那裡了,於是連忙說:“秋瑾姑娘,我尊重你巾幗不讓須眉的英豪之氣,但你自己也說了要心中有大義。中國之大,哪裡不是家為什麼非要回小家”
秋瑾眼睛閃爍:“有一些道理。”
李諭趁熱打鐵:“上海是最開化之地,姑娘又有誌於中國之女權,不如我在這裡給你出錢辦一個專門針對女性的雜誌,伸張女權,為女子開智,就叫《中國女報》,如何”
秋瑾默念了一聲:“中國女報。”
李諭又續上一句:“我可以讓夫人呂碧城親自為你每期撰稿。”
“還有碧城姑娘”秋瑾終於被說服,“好吧,當年康梁還有同盟會都辦了雜誌,我也應為兩萬萬中國女子發聲。”
李諭笑道:“而且是要振臂高呼!”
好在把她穩住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