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以常理看,幾百萬字的大部頭翻譯整理,絕對會花費數年甚至十餘年。
曆史上亞氏的著作在190年代就開始翻譯為中文,不過隻是在學術圈裡小範圍流通,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受到追捧。
苗力田先生是專門研究西方哲學的,他後來重新翻譯了亞氏全集,他在序言中還講了亞氏全集的發現過程。
大體就是亞裡士多德死後,其書稿被朋友、學生們幾經輾轉,其中有100年放在一個朋友家的地窖裡。
歐洲那個時候又到了羅馬時期,亞裡士多德死了00多年,到了公元前60年,呂克昂(就是亞裡士多德創建的學院)第十一任主持人安德尼羅河才終於拿到書稿開始整理。
苗力田這麼充滿疑問地寫道:
“這是一個偉大傳奇的故事,雖然聽起來感覺非常淒婉,但是總難免讓人產生疑惑。因為呂克昂就是亞裡士多德一手創造的,他親手創造的學校在他去世整整0年當中,沒有任何研究亞裡士多德的學術論文或者作品流傳下來,甚至沒有人提到他,這件事情不感到很奇怪嗎?
……
更讓人遺憾的是,安德尼羅河留下的這部全集,居然也沒有流傳下來,全都丟了,而且連目錄都沒有留下。”
他還發現,古代研究希臘哲學的學者,也一句都沒有提到亞裡士多德。
此後,苗力田又寫道,整個羅馬時期,仍然沒有人提及亞裡士多德的存在,查士丁尼大力發展基督教後,更是嚴重,幾乎隻允許教會學校存在,講授神學。
後來阿拉伯人翻譯了亞氏全集,13世紀又翻譯成拉丁文,不過阿拉伯文的著作也沒有任何遺留。
今天擺在李諭麵前的這套全集,是柏林科學院花了四十年時間整理完善修訂出來的。
至於其中有多少是後人加入的,早就完全不可考。
這些隻是事實描述哈。
話說李諭是真的太能體會國人現在的心情了,是真的信老外說的各種話。
原因嘛,就是自卑唄。覺得咱們自己的文化太落後,要不後來連魯迅這種大佬都讚同過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文字。
直到李諭穿越前,中華開始複興,大家才慢慢重拾自信,很多以前深信不疑的所謂“公知言論”一個個開始瓦解,大家漸漸發出質疑之聲。
質疑本身沒啥好批判的,畢竟以前歐洲一直在質疑咱們,禮尚往來嘛。
西方人自己都說,進步是在互相的質疑、批判中成長。
所以不知道為什麼隻是有了點質疑之聲,網上很多人就急的跳出來,似乎連討論討論都不行。
可能是因為亞裡士多德太特殊,是西哲老祖宗,西方的至聖先師。
目前一種主流的觀點是,亞裡士多德這個人就算不存在,肯定也有個原型,後世一些著作都套到了他頭上,畢竟這麼多作品全都是憑空出現也不太可能。
就像當初馬可·波羅吹元大都一樣,西方把亞氏吹過頭了。
也就像當時西方人都信馬可·波羅,咱們這麼多年也都信了西方對亞氏的過度美化。
但馬可·波羅也是西方人,咱們自始至終都沒主動吹過,所以現在西方貌似有點騎虎難下,圓不回來。
隻是他們仍掌握著話語權,全世界大部分人都相信他們的話。
但中國人不一樣,你吹科技強,咱無話可說;吹曆史吹古代文化,真不該在中國人麵前顯擺。
咱們太了解了:為啥古代著作字數少?是因為古人惜字如金,書寫工具非常寶貴。
那時候知識分子也少,呂不韋編《呂氏春秋》,集合了上千門客花了那麼久才一共隻有0來萬字。
孔子的《論語》隻有一萬多字,甚至不是孔老夫子一個人搞定,是他的弟子幫著記錄整理。
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都有考古發現。
李諭看過紀錄片,海昏侯發現的竹簡,幾乎成了一堆爛木頭,差點被丟掉,複原的過程非常麻煩。
其他可懷疑的東西更多了,比如為什麼西方考古發現基本隻有雕像,幾乎沒有青銅器?
要知道咱們發掘的青銅器彆說數量,種類都多到讓人震驚,許多描述青銅器種類的字甚至是生僻字,普通人念不出來。
還有,但凡喜歡曆史的都知道,隻有盛世才可以大規模修史,二十四史裡唐朝修了六部。
可惜李諭穿越到的這個時代,洋大人是最高高在上的時代,說啥就是啥,大家全都無法懷疑。
好在民國時期獨立思考、存在質疑能力的大師有不少。
李諭對這種事壓根不著急,畢竟隻有民族變得強大、建立自信之後,才會撥開迷霧看到真相。
如今身在清末民初,彆想太多了,先儘可能讓大家學習就是,不翻譯古希臘的作品更是不可能的。
至於爭論,可以用那句著名的評語:暫時擱置爭議。
潛台詞是有能力的時候,我再跟你爭議。
——
李諭在天津站買了一份《京津泰晤士報》繼續返回京城。
由於是英國方麵的報紙,有相當的版麵在介紹英國和歐洲的情況,比如頭條上羅爾斯·羅伊斯的死。
即勞斯萊斯兩位創始人之一。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實在是難以區分,簡單記就是年輕的、富家子弟的是羅爾斯。
勞斯萊斯在搞航空發動機領域,上天的誘惑對現在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大,羅爾斯在使用了李諭專利的發動機後,迫不及待地駕駛飛機穿越了英吉利海峽。
來回的穿越都很成功,雖然他並非第一個駕駛飛機穿越英吉利海峽的人,但他卻是第一個從飛機上投下信件的人,某種意義上,可看作是最原始的航空郵政飛行。
但穿越英吉利海峽一個月後,羅爾斯就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喪生,年僅33歲。
受到橫穿英吉利海峽的鼓舞,美國那邊又開始搞了水上飛機,從飛機甲板上起飛,然後飛到了陸地上降落,不知道應不應該算作最早的航空母艦?
但同樣很可惜的是,成功完成第一次船上起飛的那名飛行員,短短一年後也在一次飛行表演中逝世。
所以這時候的飛行相當有風險。
回到京城後,李諭收到了不少電報,有各種請求專利授權或者直接求購發動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