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幸之至,”李諭說,“現在英國海軍有大行動,地中海戰火連綿,您想回去還真要等一等。”
“地中海也打起來了?”盧瑟福這段時間在船上沒法看最新的報紙。
李諭說:“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地點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加利波利半島,目標直指伊斯坦布爾。”
盧瑟福說:“難怪我上船前,有大量船隻滿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年輕小夥子去了英國。”
加裡波利戰役的主力就包含澳新軍團。
奧斯曼土耳其在歐洲各國眼裡是塊大肥肉,誰都想趁著打仗吃一口。
丘吉爾在海軍大臣的位置上已經乾了三年,成效不錯。他上任時英國海軍還是以燃煤為主,此時已經全轉變成了以燃油為主的現代海軍。
他本人很想打仗,力排眾議進攻“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在丘吉爾看來應該易如反掌。
戰略上還能幫俄國緩解壓力。
俄國有兩條海上生命線:其中一條波羅的海航道,目前已經被德國封鎖;剩下的一條便是達達尼爾海峽。
如果達達尼爾海峽再被封死,那麼就會如德國新任總指揮法金漢所言:“俄國將變成一個癱瘓的巨人,在孤立無援中自己活活困死。”
英國還指著他牽製德國東線軍團以及奧匈帝**隊哪,當然不能讓俄國等死。
丘吉爾策劃了一場奇襲,加裡波利半島上守軍並不多,但澳新軍團登陸後,恰巧遇到了守在這裡作為預備隊的凱末爾所率部隊。
曆史的舞台把聚光燈打了過來,配角成了主角。
凱末爾誓死抵抗,全軍打光彈藥後,他命令部隊裝上刺刀進攻,說出了那句著名的:“我不是命令你們戰鬥,我是命你們犧牲!”
凱末爾成功抵擋住了澳新軍團的進攻,讓這裡也陷入了塹壕戰。
遠離本土作戰,英軍補給困難,其實已經注定了敗局。
丘吉爾被迫引咎辭職,前往法國前線當了個營長。
要不是後來基辛納成功策劃了一場完美的撤軍,英軍在加裡波利會演化成慘敗。
敗肯定是敗了。
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竟被奧斯曼土耳其打敗,舉世嘩然,這場戰役成了奧斯曼最後的榮光。
“不僅莫斯萊,”盧瑟福又說,“我的另一位助手查德威克在德國被當作間諜抓進了集中營,好在沒有生命危險。”
“德軍的集中營……”李諭聽到這個名字就感覺不吉利。
盧瑟福說:“大戰爆發時,查德威克正在柏林做學術交流,莫名其妙被逮捕了。”
李諭說:“愛因斯坦先生委托前往克裡米亞的天文探測小隊是一樣的遭遇。”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