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後,蔡元培和李諭、魯迅、李大釗等人一同吃飯,本來想叫上辜鴻銘,不過他明顯不太想和一幫搞新文化運動的人在一起。/P
來到飯店,李諭問:“胡適之和辜老先生不太對付?”/P
“相當不對付,簡直是死對頭,”蔡元培笑道,“一個剛剛留學回來的畢業生就做了教授,不止辜先生,還有很多老先生無法接受。”/P
“適之教的什麼課?”李諭問。/P
“中國哲學。”蔡元培說。/P
胡適在美國學的就是哲學,算他的老本行。/P
“學生們的評價怎麼樣?”李諭有些好奇。/P
蔡元培對李大釗說:“守常與學生來往較多,應該更了解。”/P
李大釗說:“昨天我聽文科學院成績最好的傅斯年評價,適之講的墨學一課不太理想,就像外國漢學家講中國文學,雖然有些觀點比較新奇,但大多淺嘗輒止,沒有深入探究,也不太適合中國人。”/P
傅斯年是後來的史學大家,目前在北大文科念書。/P
他的成績相當出色,從入學開始就一直位居第一。而且傅斯年頗有“大哥範”,除了學問好,還長得很壯,能打架,講義氣,小時候就有很多人願意追隨他,現在更是北大學生中的頭頭。/P
“另一位成績很好的學生顧頡剛也有類似評語,”李大釗接著說,“不過傅斯年對適之的總體評價不錯,認為‘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走的路是對的。’”/P
李大釗為了顧及老師的麵子,沒有說全,其實傅斯年最後還有一句:“你們不要胡鬨。”/P
李諭笑道:“學生評價先生,有點意思。”/P
這是初期北大的一種風氣。/P
早在京師大學堂時代,許多北大的學生官品就高於教習,出路也比教習好。所以曾有放棄教習位置而寧做學生的,這個傳統讓北大學生有一種隱隱的優越感。/P
民國以來,北大的招生和教師聘請兩方麵比較隨意,沒有其他學校那樣嚴格的標準。不少學生在某些方麵的學問真的超過老師,北大學生的回憶錄裡經常看到學生刁難教習的記錄。/P
而胡適能短時間在北大站穩腳跟,真的離不開傅斯年這個學生頭頭。/P
後來胡適自己承認,許多學生覺得他對古史的處理是思想上的謀逆,認為他不配教這門課,要趕走他,結果因“在校中已經是一個力量”的傅斯年出麵乾預而作罷。胡適十分感慨:“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麵對著一班思想成熟的學生,沒有引起風波。過了十幾年以後才曉得是孟真暗地裡做了我的保護人。”/P
蔡元培說:“適之十分用功,他知道自己在國學方麵比不上一些學生,尤其像傅斯年那種在章門學習過的,所以不僅提心吊膽,也一直加倍學習。”/P
“這個我知道,”魯迅說,他也曾拜在過章太炎門下,“適之經常拿一套《章氏叢書》鑽研,並且用新式標點圈點了整書,遇到不明白的就去詢問德潛。有時學到深夜,便隻吃個皮蛋對付。”/P
李諭在多所學校開過講座,所幸沒有受到過什麼刁難。/P
李諭以為胡適過了學生這關就萬事大吉,蔡元培卻又說:“不止學生發難,北大現有的一些老師也認為適之不通。”/P
“不通?不通什麼?”李諭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