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廠的進展異乎尋常得順利,但劉鴻生的加入,讓他的弟弟劉吉生多少有些擔憂。/P
劉吉生不解地問:“哥哥,放著大好的煤炭生意不做,您搞那些高風險的乾啥?完全不符合您的準則。”/P
劉鴻生說:“你一直跟著我經商,每年至少在上海各個碼頭待上數月,應該知道,放眼整個黃浦江,從楊樹浦到南碼頭,全是外國的碼頭。還有那一長串外**艦飄著各種各樣的國旗,幾乎讓人忘記了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雖然我是個隻顧掙錢的商人,但乾的是碼頭產業,看多了心中不是滋味。現在好不容易有個讓中國人長臉的機會在我麵前,不能置之不顧。”/P
劉吉生說:“就怕砸進去錢後見不著利。”/P
“你太小瞧李諭先生了,”劉鴻生說,“上海灘那麼多商界大佬全都對李諭敬上三分,這絕不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P
“服自然是服,”劉吉生說,“但哥哥千萬不要放下咱們的老本行。”/P
“我沒有放下,而且李諭先生告訴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劉鴻生拿出一張紙遞給劉吉生,“你看看。”/P
紙上是個很奇怪的圖形,畫著一個圓柱形,上麵有很多小圓圈,劉吉生問:“這是什麼?”/P
劉鴻生說:“李諭先生稱之為蜂窩煤,據他說,此種形態可以大大提高煤炭的燃燒效率。”/P
“蜂窩煤?”劉吉生頭一次聽說這個新名詞,思忖片刻後說,“我記得一位聖約翰大學的同學宋子良告訴我,他在日本看到那邊都是用機器製造出來的煤球,但也沒有這麼多孔。”/P
宋子良是宋子文的弟弟。/P
劉鴻生說:“李諭先生說,經過這種加工,可以很大地提升使用效率,遠超煤球或者煤餅。他是在瑞士拿過諾貝爾獎的人,對熱學的理解全國第一,聽他的準沒錯。”/P
“是瑞典,而非瑞士,”劉吉生糾正道,“哥哥的意思是,我們再投資建個蜂煤工廠?”/P
“是蜂窩煤,”劉鴻生也糾正了他的口誤,“我給李諭先生提起過,我入股了幾家煤礦,他便說出了這個構想。而且他還很有把握地告訴我,隻要推出,賺的錢肯定比倒騰煤炭還要多。”/P
“這麼厲害?!”劉吉生有些不可思議。/P
劉鴻生點點頭,繼續說:“按李諭先生的說法,蜂窩煤屬於改進型工藝,提升效率雖然會在短期內讓用戶減少買煤,但時間稍微放長,見到好處,購買蜂窩煤和蜂窩爐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隻會更賺錢。我仔細分析了分析,李諭先生說的完全切在要害上。”/P
劉吉生再次打量起手裡那張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買賣。這個點子哥哥你是花多少錢買來的?”/P
“分文未取,李諭先生隨手給了我。”劉鴻生說。/P
“大氣!”劉吉生徹底折服,“我這幾天就開始試製,先造個三五噸,小範圍推廣一下,要是效果不錯,立馬投廠!”/P
劉吉生是劉鴻生龐大產業中第二重要的角色,他與國黨中一些關鍵人物有不錯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特務頭子戴笠。/P
幾天後,李諭叫著劉鴻生一同前往剛剛營業不久的號稱“遠東第一俱樂部”的上海大世界。/P
大世界由商人黃楚九興建,他多年前就與李諭有過接觸,那時日本人的仁丹剛剛開始在上海大肆宣傳。黃楚九搞藥材起家,看不慣日本人的傾銷,於是也造了一款藥對抗日本的仁丹。/P
“李會長,”黃楚九穿著一身精致的西裝走過來,“您的到來讓我這裡蓬蓽生輝。”/P
“已經夠金碧輝煌了,”李諭笑道,然後拿出一個包裹,“裡麵是最近美國上映的一些影片的拷貝,大都出自美國本土炙手可熱的卓彆林,風格輕鬆幽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