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到天津,肯定要去看一看馮如的飛機廠。
讓李諭倍感意外的是,馮如已經提前完成了客載機的研製,或許是得益於從歐洲挖來的幾名飛機技師,讓他的進度大大超前。
馮如興奮地帶著李諭參觀:“這款飛機使用了歐洲比較先進的全金屬應力蒙皮技術,張臂式下單翼布局。所有波紋板的波紋方向都沿飛行方向,以減少機體阻力,全機流線型非常良好。內部機組成員2人,可搭乘4名乘客,最大航程900公裡。”
這個數據與德國的容克斯飛機很接近。
李諭還是感覺不可思議:“僅僅一年時間,竟然就可以做出來。”
一名法國技師說:“李諭院士,這並不困難,所有的技術都是現成的,我們隻需要按部就班。”
李諭繞著飛機轉了一圈,它和後世的飛機不可同日而語,就像個小型機。
李諭看到機身上的幾個字:“海東青,這是它的代號?”
馮如點點頭:“我起的,海東青是天上的雄鷹,而且它來自東北密林,寓意收複之心。”
“非常好!”李諭讚道,然後詢問,“飛行調試還需要多久?”
“大概兩個月。”馮如說。
“務必注意安全。”李諭似乎每次都要強調這個問題。
馮如自信道:“我們已經完成了試飛,十分成功,再花兩個月調試就是為了保險起見。”
李諭說:“小心駛得萬年船,民航不同於軍用,非常忌諱出事故。”
李諭不敢給馮如施加太大壓力,就技術層麵上講,馮如並不差,而且還有很多有經驗的歐美工程師。但產能沒法抱太大希望,國內的供應鏈太薄弱,隻能維持非常基礎的生產規模。
但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錯。
——
暫彆天津,李諭回到京城,先去看看最近一屆留美學生的出洋事務。
這屆留學生中非常知名的有葉企孫、李濟等。
葉企孫不用過多介紹,清華大學物理係創始人,帶出了許多物理學家。
李濟同樣很厲害,不過他後來轉到了文史方向,取得的成果很顯著,比如最早進行了殷墟考古,讓商代研究提升了一個層次。
李濟指著一個沒見過的麵孔問道:“那人是誰,怎麼也來了?”
葉企孫說:“今天來會堂的學生,自然是要留美的。”
李濟問:“你認識?”
葉企孫說:“他去年剛拿了李諭院士主持的數學競賽一等獎,特批準予赴美留學。”
“原來不是清華的學生。”李濟說。
葉企孫搖搖頭:“不是。”
李濟很好奇:“做出什麼題,能直接獲得留美資格?這樣也太舒服了,我可是在清華學校念了整整八年。”
“難度蠻大的,”葉企孫在包中取出一個筆記本,“院士先生出的題目非常經典,我專門記了下來,你瞧一瞧。”
李濟端起本子,是個平麵幾何以及三角函數的問題,上麵畫著一個三角形,還有角平分線,題乾隻有短短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