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轉了一大圈的梁啟超、蔣百裡一行,終於回了國。
幾天後,蔡元培以及李諭等人在會賢堂飯莊宴請了他們。
蔡元培說:“任公,這次出去的時間不短,收獲一定不少吧。”
梁啟超端起酒杯先品了一口黃酒,然後說:“失望,堪稱徹頭徹尾的失望!過去的歐洲是古老中國努力學習的方向,而經過大戰後的歐洲,簡直成了警醒中國的標誌。落差實在大到讓我難以描述。”
蔡元培說:“任公還去了聖彼得堡?”
梁啟超搖了搖頭:“沒有,但是我了解了那裡的情況,聽說來自北邊這個國家的思想正在國內學生和知識分子中蔓延。”
蔡元培說:“任公,你要是去校園中走走,就會發現如今的學生已經不是過去的學生了,他們可不會僅僅滿足於課堂上所學。”
“我明白,和會失敗,引發了學生運動,”梁啟超說,“這件事不能怪他們,誰能想到,霸權終究是戰勝了公理。我們之前一直還做正義人道的好夢,現在夢碎了,才猛然驚醒,原來列強終究還是列強,和一百年前簽訂《維也納會議》時沒什麼兩樣,依舊是幾個大國鬼鬼祟祟地將所有的事情決定,犧牲小國的利益。”
蔡元培歎道:“還是疏才兄弟有先見,多年前就側麵提過多次。”
李諭笑道:“都是胡亂猜測,畢竟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永遠學不到教訓。”
梁啟超說:“我算明白了,洋人的資本主義救不了我們,因為連他們自己都救不了;至於北麵俄國的主義,看著有點勢頭,但我們又和俄國有太多不一樣。”
蔡元培說:“守常(李大釗字)在北大時常常給我們講蘇俄的事情,俄國的布爾什維克真有兩下子,那個叫做伏龍芝的將軍,才幾年的時間,竟然已經把白俄的軍隊各個擊潰。他們的主義說不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梁啟超說:“著實想不到他們可以突出重圍,在戰前,其軍事和經濟力量都那麼弱。現在我真的不敢預測戰爭走向,以前覺得德國會贏,結果德國輸了;後來我認為布爾什維克贏不了,又與我的預測相反。”
李諭說:“我聽彆人說過,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短期看軍事,中期看經濟,長期看主義。不管怎麼說,蘇俄必然會是個巨人。”
梁啟超卻感慨道:“太新的東西,連學習的把手都找不到。哎,我對未來徹底迷茫了!以前還能著書立說寫點文章研究研究國家要怎麼變好,此時一句話都說不出。”
李諭說:“任公不必這麼悲觀,好在這麼多年讓我們知道,不能照搬洋人的東西。”
“所以才讓人更加迷茫啊!”梁啟超歎道,然後說,“還有一件事,這次我經由美國回國時,法國那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居裡女士,和我坐了同一條船。她要訪問美國,而且說結束美國的訪問後,就會應疏才的邀約來中國。”
蔡元培高興道:“太好了,居裡女士是全世界都敬仰的最成功的女科學家!”
梁啟超說:“這件事啟發了我,疏才兄弟,咱們乾脆成立一家講學社,每年請幾位國際上知名的學者來中國講學。”
李諭同意:“我雖然能請來不少,但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要是有個團體,就能更好地接待這些偉大的思想。”
梁啟超說:“教育為立國之本,請有名望的學者,同樣是教育國人。”
李諭說:“作用當然是有的,但真要強國,義務教育才是根本。”
“但義務教育隻能由政府來做,”梁啟超說,“因此政治終究是件大事,尤其是當下的政治,關乎一個國家陷入困頓之後的大方向。”
李諭說:“現在國內調兵遣將,馬上就要打場仗。”
不僅李諭,不少人也有類似預感,蔣百裡是軍事專家,關心這方麵的事,“直係的軍隊兵強馬壯,北京過不了多久就要變天。即便皖係有剛剛以日本標準建起來的四萬參戰軍,麵對湖南前線打了多年仗的吳佩孚部,根本不堪一擊。”
蔣百裡的預言比較準,直皖戰爭中,皖係的軍隊表現異常拉胯,短短五天就被吳佩孚擊潰。
從此以後,皖係直接一蹶不振。
梁啟超歎道:“本來五四以後,國內的思想界、教育界已經有了一場質的變化,結果又要被軍閥的混戰打斷。”
這事確實挺無奈的。
隻能說是必走的彎路……
——
一個月後,居裡夫人乘坐輪船抵達上海港。
李諭夫婦、蔡元培、胡剛複以及史量才等新聞界人士等一同前去迎接,就連目前在國內的杜威和羅素也來到了上海。
居裡夫人剛從輪船上走下來,就收到了一陣熱烈的掌聲,上海各大高校的學生來了不少,尤其是女學生,能在學界有如此地位的女科學家真心太少見。
李諭拿著一束鮮花上前送給她:“歡迎你,居裡女士。”
居裡夫人接過來說:“很榮幸來到李諭先生的國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接風宴後,居裡夫人隨即在大同大學舉行了一場演講,聽眾非常多,上海的女學生基本到齊了。
“踏上中國,我心中有很多彆樣的情緒。我知道中國在很多方麵還繼續發展,但我卻能看得出中國人有一種潛在的對夢想不懈追求的毅力。或許這就是文明古國的底蘊,我十分羨慕。因為再難,你們終歸有一個國家,而我的祖國波蘭,現在還麵臨戰爭的考驗。
“所以我認為,隻要諸位有夢想,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千萬不要失去夢想這個最重要的引導明燈。
“……”
居裡沒有說很多關於放射性的內容,這是李諭特意囑咐她的,畢竟不是學術演講。
此前羅素想給中國聽眾認真闡述他擅長的數理邏輯,並且一直聲稱“在數理邏輯取得突破之前,想解決任何哲學問題,都是不可行的”。